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邮电营业所

第二节 邮电营业所



  1955年,农场刚刚成立,没有邮政机构。场内的信件、报刊要到龙镇邮电支局去办理。
  1956年,因第二批犯人进场,人口增多,邮政业务相应增加,德都县邮电局派职员张祥来场办理邮政业务,为场内各单位流动服务。
  1958年12月,龙门农场与苏家店合并,随之撤离邮政机构。
  1960年,龙门农场与苏家店农场分开后,于本年正式成立了龙门邮电所。第一位所长王振林,另有工作人员一名。以此开通了龙门的邮路,负责龙门农场的报刊发放和信件的传递工作。
  1966年,城市知识青年下乡来场,邮政业务量随之增加。龙门邮政职员由原来的2名增加到3人,所长马立海。
  1978年,下乡知识青年返城,虽然场内的邮政业务量下降,但由于增加在农场附近新建的蓬花乡和德都县畜牧场的邮件,报刊发放工作,所以总的业务量有增无减。按编制应为3人,而实际上只有2人。所长王国廷。因此各基层单位和莲花乡、德都县畜牧场都自配一名通讯员,来总场领取邮件。
  1984年后,邮电所所长朱发,配备工作人员一名。根据其报刊的发行量,邮件的数量,实行了经济包干,工资浮动。
  龙门邮电所领取邮件一直是到龙镇支局,往返路程120米华里。建场初期,因交通不便,领取邮件时靠邮递员骑自行车或搭乘方便的马车。有时往返需两天时间。1961年,随着黑北公路通车,场内才有了通勤车。所以至今每天都是坐通勤车到龙镇去领取,然后回来分发,工作十分辛苦,他们一直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的。1980年被评为德都县邮政系统先进单位。
  龙门邮电所的业务范围包括信件、包裹的传递和报刊的发放及代办电报等。无电话营业。附龙门邮电所年度邮政通信统计表(1985年)
  龙门邮电所
              1985年度数政通信统计表            单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