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张金林

张金林



  张金林,男,汉族。1931年生子吉林省洮南县德顺村。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战士、通讯员。1952年8月转业到农场工作,历任拖拉机驾驶员、机务队长、生产队长等职。
  张金林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在旧社会,9岁时就给地主放猪,10岁开始给地主放牛,13岁帮地主赶毛驴车,不给工钱只给饭吃。受尽了地主的欺压和凌辱。
  1948年,年仅17岁的张金林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跟随部队转战南北。转业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边疆农场工作。他是1954年跟随北安垦区垦荒大队第一批机务人员来龙门的。
  他为人忠厚,艰苦朴素,有着军人的气质和光荣传统。对同志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经常帮助穷困户。1963年,在他家经济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从家拿走家中仅有的30元钱为将要断炊的穷困户买粮,帮他们渡过饥荒。知识青年刚来队时,他从自己家把炉筒子拿到知青宿舍帮他们安装炉子。
  他对工作,严肃认真,讲求质量,一丝不苟。他翻地、耙地的质量在农场都是屈指可数的。他勇于创新,对农机具进行大胆改革。1965年,他利用休息时间创造了一台铲趟机,为农场节省了工时。他先后进行了四次技术革新,均收到良好效果,深受用户的欢迎。
  他的机车出勤率在分场是最高的。有人给他累计过工时,基本上是一年干了二年的活。
  1964年,正值争日争时的秋收季节,母亲因病去世,连续给他这位唯一的儿子拍来了两份电报,他也没有回去。含着悲痛的眼泪日夜奋战在田野里,保证了秋收的顺利进行。
  他自1962年至1966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农场先进工作者。
  自1973年担任生产队长以来,对工作更是以身作则。在机务、农业技术上向青年职工言传身教。经常带病坚持工作。1980年,因身患重病退休,1987年8月因病医治无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