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建置
第三节 建置
第三节 建 置
农场场部地处北纬48°53′,东经126°52′,全场土地总面积3 84.42平方公里,位于五大连池市东部 100公里处,东与小兴安林场毗邻;西靠固东河林场和引龙河农场;北与五大连池市种畜场和莲花山乡接壤;南与襄河农场隔河相望。
龙门农场前身为劳改农场。1985年秋改为龙门国营农场,归回北安国营农场局领导。1997年1月隶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
北安局驻场单位有:土地科、电讯公司、工商局、交通科。省农垦总局驻场单位有:油库中转加油站。五大连池市驻场单位有:农行龙门办事处、邮电支局。省属的驻场单位有北黑地方铁路龙门河火车站、龙门河工区等。
一 队
龙门农场第一生产队位于场部西部6公里处,黑北公路在其南部1.5公里处斜穿而过,其地理坐标为北纬 48°52′,东经126°48′,南与816409部队接壤,北与四队相望,东与二队相连,西与固东河林场接壤。原系黑龙江省劳改局38支队第一中队,1955年建立,当时称一站。1968年劳改支队撤销,改为国营农场,一站改称一队。1997年原十二队与其合并,称一队。
二 队
第二生产队位于场部北 1公里处,是十个生产队中距场部最近的一个生产队。其地理坐标为北纬48°54′,东经 125°52′,南靠场部,北与九队相连,西与三队、一队接壤,东与七队相连。二队面临黑北公路,且是三、四生产队和九队通往场部的交汇点,地处要塞,交通方便不亚于场部。原系劳改局38支队第二中队,建于1955年,当时称为二站,1968年38支队撤销后,劳改农场改为国营农场,二站改称二队。1997年与良种站合并,仍称二队。
三 队
第三生产队位于龙门农场西北部8公里处,卧牛河从其北部流过,其地理坐标为北纬48°56′,东经 126°48′,南与二队接壤,北与莲花山乡相望,东与二队相连,西与四队接壤。原系劳改局38支队第三中队,建于1955年,当时称为三站,1968年劳改局38支队撤销,变为国营农场,三站改为三队。
四 队
第四生产队位于龙门农场西北部 12公里处,其地理坐标为北纬48°56′,东经126°44′,南与一队相望,北与畜牧场接壤,东与三队相连,西与畜牧场相连。该队远离公路干线,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该队于1969年建立,当时大批青年进场,有许多荒地需要开发,因此建立。
五 队
第五生产队位于场部东北10公里处,面临黑北公路,地理坐标为北纬48°57′,东经126°57′,南与七队接壤,北与莲花山乡相望,东与六队相连,西与八队接壤。原系劳改局38支队第五中队,1955年建立,为畜牧三分场,1968年劳改农场撤销,变为国营农场,畜牧三分场改为五队。
六 队
第六生产队位于场部东北15公里、北黑公路北侧 1.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9°00′,东经 126°58′,南与十队隔道相望,北与莲花山乡小六队接壤,东与兴安林场相望,西与五队接壤。于1969年建立,与四队同时起步,系开垦荒地,扩建农场,容纳知识青年而建。
七 队
第七生产队位于场部东3.5公里、北黑公路南侧1.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8°51′,东经 126°55′,南与襄河隔河相望,北与八队隔道相望,东与五队接壤,西与二队相连。原系劳改局38支队第七中队,1955年建立,当时为龙门农场畜牧场场部(后搬迁)。1968年劳改局撤销38支队,改为国营农场,畜牧场改为七队。1987年与原鹿场合并,仍称七队。
八 队
第八生产队位于场部东北4公里、北黑公路北侧2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8°56′,东经126°55′,南与七队隔道相望,北与莲花山乡隔林相望, 东与五队接壤,西与二队相连。该队于1975年建立。1988年与原十一队合并,仍称八队。
九 队
第九生产队位于场部北部8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8°57′,东经126°51′,南与二队相连,北与莲花山乡大六队接壤,东与八队相连,西与三队相望。建于1981年。
十 队
第十生产队位于场部东北25公里处、北黑公路南侧 2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8°59′,东经 107°02′,南与襄河相望,北与六队隔道相望,东与兴安乡十大队接壤,西与五队相连。建于19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