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农业机械标准化管理
第七节 农业机械标准化管理
第七节 农业机械标准化管理
农场农机管理实行场队两级管理,并相应健全了组织机构、配齐了人员。
1986年以来,农场在农机管理上,向标准化看齐,从农机库、场、农机作业标准化入手,各机务队有固定的农具场、并统一建设了标准规范的停车库、单车零件库、保养库,并建起了四座标准化油料库,管理人员到位,使农场的农机管理各方面建设完善、作业标准化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农机管理组织
机务场长—农机科下辖:农机安全监理所、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市场管理站、农业机械化指导站、修配厂、机务队长。
机务队长下辖:农具场、修理所、包车组、零件库、油料库。
一、“三库一场”建设
1986年初,农场机务队库场的状况是:农具场周围只有几棵树,而油料库 (只是简单能够储存小部分零配件)、保养库状态极差,有的队甚至没有保养库。
1989~1990年,农场开始注重“三库一场”建设,两年内各队都建起了油料库、零件库、单车零件库和围墙,保养库也由简单型改建成符合标准化要求的库房。1991年后各队都建成了有足够停放面积的农具场和副农具场(临时停放场),农具场达到了沙石化、绿化、香花、美化。
1996年后,把“三库一场”建设资金统一投放到单车库和单车零件的更新上。当年在二队、四队建设单车零件库26间、520平方米,投资15.6万元。
1997年,在一队、五队、七队、九队建成单车库(拖拉机库)32间、单车零件库50间,总面积1 858.36平方米,投资85.48万元,
1998年,在二队、六队、八队、十队建设单车库22间、单车零件库40间,总面积 1 368平方米,投资51.98万元,三年共投资153万元,建成单车库54间、单车零件库116间,总面积3 746.36平方米。
油料库建设,1995年一队、十队建设标准化油料库两座 120平方米,1997年七队建标准化油料库一座70平方米,1999年四队更新油料库一座105平方米,总投资173万元,总面积 295平方米。
农场“三库一场”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1995年以前从农机作业费中提取的四项基金(东方红每标准亩0.25元,康拜因每作业亩0.15元);1996年至2000年,拖拉机每标准亩提取0.50元,收割机每作业亩提取0.50元。10年来农场每年都向“三库一场”建设投入资金,累计达500余万元。
在农机“三库一场”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农具场的管理,建全了农具场管理制度、油料库管理制度及防火责任制,使农具场管理达到了平整化、标准化。夏季种植花卉达到香花、农具分类摆放整齐、各种库房物品摆放整齐、规范,达到规范化。
二、管理制度作业规程建设
1986年开始农场试行农机具承包,有的生产队实行以包代管现象,造成管理松懈,使农机具状态恶化。1988年农场开始加强农机管理工作,开展农机管理标准化达标工作,同时逐步建立、完善了各项农机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使农机管理不断提高。
1989年初, 农场根据农机具承包出现的不足提出了农机管理 “七统一”、“五坚持”、“一保证”的管理规定。
1995年后,随着农机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机具开始分阶段逐步产权转让个人。农机具管理仍实行“七统一”,农场在春播、夏检、农机入场入库三大季节都制定了每季节的工作方案,并有奖惩办法,每年农场都拿出部分资金来奖励工作比较突出的生产队长、机务队长和先进车组, 以促动先进、鞭策后进,使农机管理标准化工作有了新的飞跃。 此外,农机作业实行了“有机、优质、优价”的办法,要求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无生产队作业质量验收单不给核算作业费。
15年来,农场的农机管理制度、机具作业验收标准,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强化了为农业生产服务功能,突出了对机具及农机人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约束、管理和服务,有力地推进了农场农机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