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兵
第二节 民兵
第二节 民 兵
一、民兵组织
1986年以后,基干民兵年龄条件为18~28周岁,普通民兵年龄为18~35周岁。
1990年,农场按上级要求,编制一个基干民兵游击中队,127人。
1994年,管局武装部对全局基干民兵进行统一编制,龙门农场编制为北安局基干民兵四营机炮连,86人。连部设在八队,编20人,连长肖立贵,指导员刘志臣;一队编一个高射机炮排,22人;二队编一个八二无后座力炮排22人;五队编一个八二迫击炮排22人。四营由龙镇、襄河、龙门三个农场编成,营部设在龙镇农场。
1998年,分局武装部对全局基干民兵进行重新调整,龙门编制为一个步兵连,一个八二迫击炮连。步兵连为北安局基干民兵三营三连,八二迫击炮连为专业技术分队。营部设在襄河农场。步兵连由一队、三队、九队编成,98人,连部设在二队,连长宋泽河。八二迫击炮连由七队、八队、五队编成,64人,连部设在七队,连长尹占林。
二、军事训练
1986~1990年间,民兵军事训练曾一度停止。
1986年,农场民兵的武器装备都上缴到北安局武装部武器库统一保管。
1991年以后,民兵军事训练才逐步恢复,但主要以专业技术分队为主,由分局武装部下达训练任务,如果农场计划组织自训,要逐级向上请示。
农场自1991~1997年,每年组织一个生产队的基干民兵进行自训。
1998年,八二迫击炮专业分队在当年组建,当年施训,两次参加实弹考核,均取得优异成绩,在省军区排名第七位。
1998~2000年,由分局武装部下达八二迫击炮专业分队的训练任务。
三、民兵活动
1986年以来,民兵工作主要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特别是每年春季播种、秋季麦油豆收任务中,表现尤为突出,涌现出了以基干民兵为主的“先进包车组”、“文明包车组”和“模范包车组”。农闲时节,他们以农场或连队为单位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科技之冬活动,及以劳养武劳动竞赛活动等,成建制用兵,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四、政治教育
基干民兵每年完成全国统一的“四课”政治教育,教育内容为《中国民兵》统一刊登的教材,除此,农场武装部还结合重大节日(如八一、十一)、征兵、整组等工作进行时事、政策、法制等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