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森林资源
第四节 森林资源
场区域内属森林,草原植物区系,其特点是:森林地段与草原地段相互交错,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相互茂密丛生。自然林多数为次生休和幼次生林,大部份分布在农场东北部边缘地段;中部和东部是天然次生林。植被为现存的森林和逐年的人造林,多为阔叶和针叶幼林。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19,932亩,其中:天然次生林面积86,256,亩柞树占次生林面积 20%,白桦占38%,黑桦占30%,其它灌木占12%,另外,还有杨树、椴树、松树等树种。树高一般在3—8米左右,直径在5—30公分左右。林间杂生着榛柴,王八柳等矮小灌木。
1、天然林面积大。分柞,黑。白桦、杨、灌木等散生片林及五花草地植被,形成了天然林群。
2、宜林地、地类区别,可分三种类型。
八队以南十个生产单位(包括20队、实验站),地类均为荒山低湿地,土壤名称:分棕壤、草甸黑土,淋溶黑土。土壤厚度均在16—30公分,质地粘土,植被土厚度16—20公分,主要植被胡枝子,复盖率60一70%,积水状况不积水,地度级,斜坡向多为阳,坡位中,造林可行性一、二级,山间低湿地,草甸黑土土层厚度为16—30公分,植被三枝草,塔头甸,森柴群生,复盖率70—80%,积水状况湿地,涵水量60%以上,待工程措施造林,地度级,缓、平,坡向阳,坡位均下,造林可行性二、三级。
中部10一12三个队,疏休地,土壤名称,黑林子以南为黑土,棕土壤,黑林子以北, 12队多为黄色森林土,黑土构成。土壤厚度10—24公分。质地粘,植被,杨、桦,柞树,复盖率40一60%,不积水,地度级,陡缓坡,坡向阳、阴二类。坡位中上。造林可行性一,二级。山间草地,土壤名称,草甸黑土,土层厚度15—21公分。植被五花草、榛、灌,复盖率70%以上,积水地度级,平坡,坡向阳,坡位下,待工程措施方可造林。
北部:12队以北为一种类型,地类,灌丛,山间草地,疏林林地,灌丛,土壤状况为黑土,土层厚度12—19公分,平地,榛,黑桦构成,复盖率70一75%,不积水,地度级斜,坡向阳,坡位中下;山间草地属黑土层,土层厚度为27—30公分,主要植物胡枝子,大叶柳群生,复盖率70%以上,地度级缓坡,坡向阳,坡位下。
疏林地,土壤多数为黑土,砂壤土结构,土层厚度26—35公分。主要植被野刺瑰,桦杨、柞树,复盖度为50一55%,不积水,地度级,阴、斜、坡向阳,坡位上。全场退耕还林地多分布在6、10,11、12、13,15,16、17等八个单位,多属黑土和黑壤土。质地粘,植被五花草,复盖度50—80%,不积水,地度极阴斜,坡向阳、阴,坡位下、中。
农田防护林多数漫岗地,条、块、带构成,土层厚度19—24公分主要植被燕麦稗草,野薄荷,山苏子等。复盖度60%以上,不积水多向阳,斜坡向阳、阴,坡位中。板图内有国有林86,258亩,其中划给农场有林权2.3万亩,其中:二队2,625亩,6队 1,200亩,鹿场3,375亩,10队4,875亩,11队2,999亩,12队750亩,16队1,687亩,17队 4,599亩,二林场937亩,计:23,047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