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旱灾

第二节 旱灾


春季干旱分析:
  春季旱涝主要由于3—5月降雨量大小决定;另外与前一年秋季雨量大小,冬季降雪量有关。春季气温高低,春风大小,蒸发量多少作物耕作方法及土壤性质都有关联,单从降水量多少分析,从有记录的年份1968——1985年18年中,形成春季重旱的就有4年即 1968年,1979年,1980年,1985年。形成轻旱的有4年,即1972年,1974年,1976年,1984年。附有关旱灾年气候资料见表ⅠⅡ:
             春 季 旱 涝 指 标 表 Ⅰ


表2



  表中所列指际是正常状况下降水与旱涝指际,降水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与旱涝有直接关系,如有的年份,春雨较大,但分布不均,则形成某阶段干旱,有的年份虽春雨不大,但分布均匀而没有明显的干旱,是农场春旱的特征。为全面说明农场旱灾采用春季湿润指数(C)表示,即:
  


,式中Yg9—10月份前秋季降水量总和,Y4—5月份为当年春季4—5月份降水总和与今年4—5月份正积温,经过计算C≥1.0为春涝,C≤1.0为正常,C≤0.5为重旱年份(见表Ⅲ)。
  农场初夏旱灾比较严重,主要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末。这段时节小苗遇到卡脖子旱,后期高温少雨。又出现干热风使旱情加重,从6月份雨量看,把全场6月份≥60mm的年份为早年,≥50mm为重旱年,从干燥度说明旱涝程度。计算干燥度用


表示≥10℃活动积温,R降水量。
           附:引龙河历年6月份降水量≥10℃积温干燥表:
                                       Ⅰ









  上述资料表明,农场初夏重旱年有1969年、1982年;轻旱年有1968年、1970年,1971年、1973年、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