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低温冷害

第五节 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是指生长季节热量不足或温度下降低于作物当时所需、生长、发育阶段下限温度。使作物生长活动受障碍,甚至使作物组织受到损害,作物生育期延迟,到初霜时不能完全成熟,使农作物减产或绝产的一种“哑吧”自然灾害。
  据材料记载:低温冷害的标准是:生产上一致认为6月和8月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月, 6月平均气温低于16℃,8月份低于18℃,两个月有一个低温月就是一个低温年。据此,农场有六年低温冷害年1969年,1974年,1983年这三年是6月份低温年,特别是1983年6月份低温值是历年罕见的,低于历年值3.9℃。1972年、1976年、1981年是8月份低温年。
  历年8月份低温机率在44%,6月份低温机率在27.8%,场内历年6—8月份连续低温机率在16.7%,特别是6月份低温对农作物生长是一大天敌,6月低温加干旱其危害尤为严重,并对全场粮食产量构成严重影响。同时6月份低温使小麦停止生长,8月份低温形成多雨。
  附低温冷害历年6月、8月平均气温表:



  低温冷害持续时间最长的是1983年6月达20天左右。
  上述自然天气情况外,场内还存在着霜冻危害,霜冻一般指温度降低到零度以下时所形成的冻害,也是场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天气之一,并已发生过几次。
  场内丘陵漫岗,洼地之多,春秋冷害活动易于形成霜冻,主要对大田作物影响较大,有的年终霜晚造成不同的危害,最晚终霜在6月16日(一般在5月28日左右),最早初霜在8月28日(一般在9月5日至9月15日),早霜对大田作物乳熟期影响严重,对霜冻予防是对作物品种合理种植,促早熟,防止贪青。
  历年自然灾害多是冬季雪大,春季易形成内涝,使播期推后或延长,春末夏初,干旱高温少雨,并有干热风出现,有的年份干旱少雨盛夏大涝,秋后霜冻。
  附历年雨量、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气候趋势、风雨表图。
               历 年 雨 量 对 照 表





















  引龙河农场气候趋势图
               引龙河农场年风向 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