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植物保护


病虫防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种子消毒来完成的,7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消毒药剂是赛力散、西力生,以后主要是多菌灵、克菌丹。建场初期,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是锈病、散黑穗病,根腐病。70年代后期主要病害是赤霉病,建场史上麦田曾有两个年度病害大发生:一是1972年,锈病大发生,为害面积达100%;二是1981年,赤霉病大发生,为害面积达100%。为害大豆的主要病害是根腐病,80年代初灰班病为害较重。
  为害小麦、大豆的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全针虫、地老虎;地上害虫有:粘虫和草地螟,1982年全场草地螟大发生,虫口密度每平方米多达200只以上。
  为害小麦、大豆的主要杂草种类繁多,随着开荒年限的延长,为害作物的农田杂草发生多次演替。建场初期主要是阔叶性杂草,由于麦田应用2.4D类化学除草剂,阔叶草得以控制。建场后期农田主要杂草群落是单子叶杂草,以水稗草为主:1972年农田因涝严重受灾,粮食严重减产,导致口粮、种子外调。1973年春从内蒙调入大批混有野燕麦种,群众讽喻为“国杂73”,结果是恶性杂草野燕麦暴发为害,直至今日,无法控制。
  为了消灭农田杂草,70年代初麦田全部喷2.4D—丁脂,70年代末期,豆田推广氟乐灵等苗前除草剂。目前拿扑净是控制、消灭豆田野燕麦及单子叶杂草为害的最为理想的品种之一,应用面积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