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饲料生产
第四节 饲料生产
建场以来,由于草原面积较大,载畜量远远超过本场家畜的数字。70年代以前,对草原的管理没拿到议事日程上来,没被充分重视,大片草原被开荒耕种,但由于被开荒的草原地势低洼不平,多地处北部,致使被开垦的草原,经济效益甚微。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对农场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于1982年在总局和双城农校大力支持下对全场草原进行了一次综合性全面调查,并提出对部份耕地要退耕还林,至此,草原才得以开发和利用。
1980年前农场饲养着大量马、黄牛,猪、羊,其主要精料靠农付产品,如:草好、豆饼、夫子等。另外,各分场、生产队都根据自己生产队的情况,按耕地面积的3%种植了饲料地,主要作物为青稞玉米、青稞大豆。
农付产品的加工主要靠各生产队的小型饲养加工,将农付产品粉碎,并添加矿物质及饲料添加剂。对猪的饲养,夏季青饲料主要靠打浆和粉碎青草等野生嫩草,冬季主要以块茎饲料、青饲料。大家畜冬季主要以打羊草为主,按家畜头数(牛每头3吨、马2吨、羊半吨)打够、打足,以备冬春饲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