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
第五章 粮食
第一节 管理
1、原粮处理
全场是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业企业,自建场到现在粮食管理工作从无到有,分散到集中管理,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生产的原粮自收获进场,由生产队整理晾晒达到标准后组织上交国库。种子、饲料粮由生产单位自行保管,口粮按场粮食科下达指标限期送交场粮食加工厂进行加工,供应。
1962年以前的几年,全场生产的原粮只够做“三留粮”,即种子、口粮、饲料自用。全场的粮食经济是在自给自足的商品经济中发展起来的。从1962年开始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以后粮食产量逐年增加。随着粮食生产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增多,自销水平即粮食商品流通也随之提高,其管理体制可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1980年前,粮食由财务部门设专职粮食管理人员,负责全场粮食送交、调拨、自留;各生产队(分场)设粮食保管员 1人。1980年后,逐渐走向了正轨,成立了粮食科,比较系统的进行了粮食管理,建立了各种制度,制定了措施,使粮食管理工作一步步地趋于完善。
2、仓储设备
仓储设备是保管粮食必不可少的设施,随着粮食生产的不断扩大,仓储设施也由简陋走向健全,由泥土化“土园仓”向砖木化发展。建场初期土园仓在数量上成倍增长,一些辅助设备也逐渐齐备,据统计截止到1985年底,有水泥晒场14万平方米,砖木结构粮仓6栋3,248平方米,仓容2,900吨,土园仓137个,仓容量达6,000左右吨,晒麦棚17个,面积为1万平方米。输送机12台,扬场机53台,精选机24台,坐囤机10台,装袋机6台,并有烘干机一套,这些设施和设备,在粮食整理和仓储过程中发挥着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