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接收三地城市知识青年
第十五节 接收三地城市知识青年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它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为落实毛主席这一伟大战略部置,农场于1968年2月15日开始派出接收知识青年代表团,先后分别到—上海、天津、哈尔滨市等宣传落实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干革命的重要意义,同时介绍农场的性质、特点、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文化大革命”情况。
城市知识青年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卫社会主义江山的雄心壮志,来到北国边疆。从1968年9月开始,几年来共接收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10,271名知识青年,其中:男青年占56%,女青年占44%。这些知青中有34%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有66%具有初中文化,绝大多数1966年后毕业的。
知识青年分配到分场、连队后,在职工、干部热情的关心帮助下,表现为好学上进,不辞辛苦,不避艰险,很快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为农场建设增添了新的血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场,增加了改天换地的新生力量。他(她)们当中有的成为机务战线的车长,驾驶员、修理工;有的是连队农业技术员,畜牧兽医,有的是文教卫生战线的教师、护士、卫生员。当时农场的文艺宣传队,都是知识青年;不仅能演出京剧,评剧,舞剧,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剧目,受到广大职工、干部的热烈欢迎。场兰球队、乒乓球队在黑河地区很有名气。连队歌声嘹亮、墙报内容充实,形式新颖,给僻静的北大荒带来了春天的欢乐。
如十二分场知识青年工作,曾受到省、农场局等各级领导机关的表扬。
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在艰苦的边疆生活中,知识青年锻炼得身壮心红。他(她)们中间有248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2,948名加入了共青团。天津知识青年共产党员“二八”胶轮包车组长杨连仲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共第十次党的代表大会。有3人被提拔为场党委副书记、副场长;有17人被提拔为副科级以上中层干部;有128人被提拔为正副指导员、正副连长基层领导干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有500多名(其中推荐选拔108人)考入全国各类大专院校,哈尔滨青年游宏成为吉林师大研究生。为祖国“四化”建设,培养了各类专业人才。
这些城市知识青年,从1978年开始到1981年绝大部分先后返城了,现只有百余人在农场安家落户。但他(她)们在上山下乡干革命,在建设农场,改变北大荒面貌所做出的贡献这段历史,是不能磨灭的,将永远载入历史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