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
第十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
自建场以来,开垦了大片荒原,种植万亩良田,改造了罪犯,生产了万吨粮食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由于人烟稀少,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四季温差较大,区域性气候变化大;各种疾病经常发生。最为突出的一种地方疾病流行性出血热(又名孙吴热),更是应季节经常发生。仅以1970年为例,流行性出血热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又一次在农场爆发了,来势之猛,威胁之大,仅9——12月份:就有188人患该病,虽有省、地区防治出血热工作队的全力配合,采取各种医疗措施抢救,但最后还是死亡6人;其中知识青年4人、使青年不安心,家长不放心,影响了各项工作。
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经医务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上级医务部门的支持、在予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工作中积累了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加强领导,建立专业队伍
总场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到部门专人抓;连队配备卫生员,设专职防护员;同时场设立了巡逻检查小组。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常年和季节相结合,领导和专业人员相结合,基本上做到思想,组织、措施落实。
1970年全场组织两次生活大检查,召开三次卫生会议,四次卫生防病专题会议。1972年9月,黑河地区在农场召开了防治出血热座谈会议,树立了十二分场样板单位。
二、贯彻“予防为主”方针,大搞以除“四害”为中心,以灭鼠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每次流行季节到来之际,都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置防病工作,及时检查,迅速上报疫情。同时大力宣传予防流行性出血热常识知识,把防治办法交给群众,针对黑线姬鼠类在21种鼠类中是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染流行的特点,1971年场举办了二期灭鼠学习班,采用药物及捕鼠工具相结合的办法,仅1970年至1971年就灭鼠2万多只。
三、贯彻“中西医”结合,发掘利用中草药,进行予防治疗。
组织全体医务工作者,学习中草药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主要作法:医务人员自种、自采中草药与群众相结合,有的知识青年能辩认几种到十几种中草药。根据“出血热”的发病特点,选定予防方剂,采取予防治疗,防重于治的方针。
组织医务工作者外出学习,请进来授课的办法,提高医疗水平,与此同时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免疫能力。
除外,进行改水,予防大骨节病,大力推广卤碱,深打水井;小灰过滤改水等综合性改水措施,保持水源清洁,改良水质,定期给青少年服防治大骨节病药物,降低发病率。1970年发病率为3,6%,1971年为2,2%;1973年上半年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