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农业学大寨
第二十节 农业学大寨
在过去一年多农业学大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掀起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于1972年1月20日至30日,全场召开了高举红旗学大寨,打好农场翻身仗,为夺取农业大丰收的三级干部会议。
参加会议的162人听取了辽宁省朝阳地区王吉道,吉林省小乡生产队孙忠宇,辽宁省营口县赵公员的讲话录音,还听取了农场三、五、八、十二分场的经验介绍。在学习文件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与会者认真地帮助场党委领导班子进行了路线爬坡。
会后,各连队推行了大寨的劳动管理经验,学习大寨人“坚持政治挂帅,毛泽东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坚持大寨式的评工记分方法:即标准工分、自报公议、日记月累、年终结算,做出分配方案。
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学大寨、赶昔阳、大打、高产稳产仗,为实现粮豆双上《钢要》而努力奋斗。
主要作法:1、落实“八字”宪法,科学种田;2、大搞农田水利、兴修水库、打机井;3、大搞颗粒肥;4、推广优良品种;5、技术改革。
其次:不失时机地掌握生产环节,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做到适时早播,缩短播期,深耕细作,抗旱保苗,合理密植,保证全苗,及时铲趟;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夺取农业丰收;同时做好农田水利建设;畜牧、基本建设等各项工作。
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农场先后几次派人员去外地参观学习,派生产部门的人,曾去大寨大队学习参观,并有组织的学习山西省大寨的经验。
在全场范围内掀起了“学大寨人,立大寨志,兴大寨风,走大寨路”的高潮;并提出
“学大寨,赶涝洲,苦战三、五年,粮食上《钢要》,场变“昔阳”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