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做又红又专的新一代——记下乡知识青年、共产党员杨连仲

做又红又专的新一代——记下乡知识青年、共产党员杨连仲


最近,我们访问了党的十一大代表、引龙河农场十二分场天津下乡知识青年杨连仲。
  小杨作为一名知识青年,是以贫下中农代表的身份光荣地出席了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他心情十分激动地对我们说,我所以能成为党的十一大代表,这是毛泽东思想哺育和贫下中农对我的培育的结果,也是党和贫下中农对我们年青一代的寄托。我要沿着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道路走到底。
  小杨是1969年8月来到农场的。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熟练的拖拉机手。几年来,在党组织的亲切关怀和培养下,他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观,为革命苦练过硬本领,对国家贡献越来越大,于1972年加入了共青团,去年2月7日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带领的包车组,几年来都被评为地区和农场系统的先进车组,他本人也年年被评为劳动模范。
  小杨深深地懂得,光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干劲,不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人民服务就只是一句空话。知识青年只有走又红又专的道路,才能大有作为。1970年3月,组织上分配他开拖拉机,他感到这是党组织和贫下中农对自己信任和培养,他下了一条横心: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用最快的速度掌握驾驶技术,为革命开好车。在车上,他仔细琢磨师傅的每个动作,不懂就问;在车下,他利用保养车辆的机会,向师傅请教每个部件的性能和作用。为了掌握上下坡换挡技术,他利用休息时间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凡是驾驶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他都把这些当作自己苦练基本功的考题,反复研究,反复实践,直到掌握和弄懂了为止。在执行各种运输任务时,常常由于倒车后挂钩位置不准确而耽误时间。于是,他就找机会反复练习挂拖车,终于练出了挂车准而快的硬功夫,大大地缩短了运输时间。小杨驾驶的这台车,由于已经到了报废年限,机车零件破旧,故障多,经常在半路上“抛锚”,影响运输。他想,光掌握了熟练的驾驶技术还不行,还必须下苦功钻研机车的修理技术。从此,小杨一方面抓紧时间从书本上学习,弄通机械原理;一方面努力从实践中摸索,掌握修车本领。就这样,他很快摸透了机车的“五脏六腑”,能独立拆修全车大小几千个部件。他已经能够做到:把变速箱和引擎的近千个零件混放在一起,可以熟练地把变速箱和引擎很快地组装起来,连一个螺丝都不会差。他就是凭着这么一股子钻劲和革命毅力,练就出一身驾驶和修理机车的过硬本领:只要一听机车有杂音,就知道那个部件出了毛病,能及时判断和排除故障;在没有工具、量具的情况下,能准确调整气门间隙,进行磁电机对火;还练出了快速修补、安装机车轮胎的技术。在一次执行紧急任务时,起动机失灵了,为了发动机车,不得不找来二十多个人推车起动。这件事引起了小杨的深思:若是有个备用的起动机该多好,于是,他在修理起动机时,注意记下每个零件的规格,然后到仓库找来一些废旧零件,自己安装了一台备用起动机,随时带在车上。从此,只要起动机出了毛病,他就能在几分钟之内换上备用起动机,大大缩短了修理时间,加快了运输进度。由于他技术过硬,操作熟练,精心使用,细致保养,他驾驶的这台机车,仅效率高,耗油少,而且修理费大大降低了,几年来,仅维修费一项,就比规定的降低了百分之六十。
  粉碎“四人帮”,人人心欢畅。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以后,小杨为革命钻研技术的决心更大了,大干社会主义的劲头更足了。今年春播时,他承担了给两台播种机送籽种和送肥料的任务。那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运输的距离又远,弄不好就会影响播种进度。小杨克服了许多困难,抢时间,争主动,早起晚归,废寝忘食,人累病了,眼熬红了,从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有一次,小杨感冒了,他仍旧坚持出车。战友们都劝他去休息,可是小杨只说了一声“没什么!”把车又开走了。还有一次,因为道路不好,拖拉机剧烈颠簸,把小杨的头碰破了,领导发现后,让他立即到医务所去包扎。但是,小杨心里想的是:地里急需麦种,不能因为自己而影响整个播种进度。他忍着伤痛,硬是坚持把麦种送到地里,就是这样,小杨和战友们连续奋战十多天,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播种任务。
  出席党的“十一”大回场之后,小杨受到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他深深地感到,自己所取得的点滴成绩,是党和人民培养教育的结果,一切荣誉应该归功于党和人民。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有学不完的知识,有用不尽的气力。知识青年需要在农村锻炼成长,农村更需要大批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去建设。他表示,一定要紧跟英明领袖华主席,在党的“十一”大指引下继续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为建设大寨式的国营农场,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摘自1977年10月6日黑龙江日报第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