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农业自然灾害
第九节 农业自然灾害
第九节 农业自然灾害
由于农场处在东北部边疆,位于小兴安岭南麓,海拔 447米,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是热量资源比较少的地区之一,有效积温少,无霜期短,地域温差不同等自然因素,以及历史上森林采伐过量,荒原的不合理开垦,植被破坏,生态失衡,加上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薄弱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农业灾害频繁发生。1986年以来,在农场党委的重视和领导下,广大职工群众坚持不懈地进行防灾抗灾斗争,加上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田水利工程不断建设和完善,抵御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农业生产有了一个较稳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根据20年来统计,平均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都达两种以上,给农场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达5 000多万元。
农场农业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低温霜冻、大风、冰雹、虫害等灾害及其他一般性灾害。
一、干旱灾害
1995年5月至6月,农场发生旱灾。5至6月份降雨62.5毫米,较历年同期的 140.7毫米减少78.2毫米,较上年同期193.8毫米减少131.3毫米,特别是5至6月的上中旬近56天的时间,降雨仅达 40.2毫米,使土壤呈现严重干旱,地表干枯,严重地段土壤裂缝,宽达 3~5厘米,深达30~50厘米。致使3 526公顷小麦全部受灾,减少经济收入 447.5万元;4 750公顷大豆全部受灾减产,减少经济收入563.6万元;1 120公顷油菜受灾,减少经济收入 157.4万元。三大作物累计减少收入1 168.5万元,造成农场亏损,土地承包者亏损挂账。
2003年5月至7月,农场连续50多天无降雨,遭受旱灾。造成 300公顷小麦受灾减产,减少经济收入319.04万元;4 734公顷大豆受灾减产,减少经济收入484.6万元。
二、霜冻灾害
1987年6月 28日,农场北部生产队 280公顷作物遭受霜冻,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损失。同年9月15日,一场枯霜来临,致使大豆减产1~3成。
1992年6月5日,霜冻加雪同时袭击农场,农作物大面积被冻死。
1993年5月23日,农场遭受冻灾。5月23日气温突然降至零下3.4℃,地温降至零下2.6℃,这次降温来势猛,持续时间长达5个小时左右,使农场早播油菜以出土的幼苗 (二片叶)遭受了严重的冻害,北部七队、八队、十队、十一队、十三队等 5个生产队特别严重,全场受灾面积达13 200亩,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1995年9月14日,一场枯霜冻对农场大豆危害严重。
1998年5月23~26日,受寒流袭击,农场小麦和大田作物收到严重冻害。
1999年6月30日夜,农场遭受冻灾。当夜地面最低温度—2.5℃,持续2小时,导致385公顷油菜幼苗遭受严重冻灾,经济损失达128万元。
2001年6月27日,大风、早霜对农场大豆影响很大。
2004年6月9日,一场霜冻使农场北部生产队庄稼作物受灾面积4 254公顷,造成 1~3成减产。
2005年8月31日凌晨3~5时,大范围冻害过早来临,给农场作物造成减产。
三、洪涝灾害
1986年7月13日,农场普降暴雨,降雨量达51.2毫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1987年7月31日,特大暴雨袭击农场,降雨量达143.7毫米,农业生产面临困境。同年9月4日,降暴雨53.4毫米,给秋收造成了困难。
1988年8月26日,农场降暴雨66.5毫米。
1990年7月24日,农场降暴雨50.6毫米。
1993年6月15日开始农场连续降雨 84.7毫米,引龙河水上涨,使农场遭受到从未有过的洪涝灾害。小麦成灾面积达1 240公顷,减产在5成以上,经济损失达89.18万元;大豆2 950公顷全部受灾,经济损失达396.18万元;油菜绝产733公顷,经济损失达 519.67万元,三大作物累计损失达1 005.03万元。
1994年7月上旬农场雨量比较大,达112.3毫米,中旬雨量适中,降雨44.9毫米,下旬雨水大达207.3毫米,其中25日降雨 55.4毫米,28日降雨达128.8毫米。月总降雨量达364.5毫米,为历年7月份降雨量147毫米的2.5倍,是上年7月份降雨量100.9毫米的3.6倍。特别28日降雨是从早晨2点时开始,到下午14点,12小时降雨128.8毫米,是农场建场以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雨量,暴风雨,时间短,降雨急,水势似山洪暴发一样,致使农场遭受到历史以来的最大的洪涝灾害。
1998年4月9日至5月1日,农场平均降雨量达82.3毫米,是建场以来少有的春涝灾害。致使全场垄沟冲刷严重,桥涵6处被毁,3 588公顷农田遭受粉籽、浸泡死苗。三大作物累计损失达115.86万元。
1999年8月下旬,农场连续降雨,雨量100毫米,雨日多、降水量大,对麦油收获极为不利。
2003年由于雨涝导致2 334公顷亚麻绝产。
2004年8月3日,农场大范围降暴雨51.9毫米。
四、冰雹灾害
农场从1986年至2005年20年间,冰雹灾害时有发生,成为农场的主要自然灾害。冰雹灾害多在夏秋季节发生,常伴有大风,来的突然,猝不及防,危害严重。
1987年7月3日下午 13点多钟,农场十二队遭受一场罕见的冰雹袭击,4 500亩农田受灾,冰雹持续下了近半个小时,最大的雹粒有家鸡蛋黄大,小的像大豆粒,冰雹积厚达15厘米,累计受灾损失15万元。冰雹给即将丰收的作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灾害。
1990年6月2日,农场五队遭受冰雹袭击,降雹时间持续50分钟,最大冰雹有乒乓球大。
1995年5月19日、25日、28日,农场冰雹灾害多次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1996年6月10日和8月13日,农场冰雹发生。
2004年6月10日,冰雹给农场部分生产队造成了灾害。
2005年6月8日冰雹降临农场,共持续41分钟,给作物造成了重大伤害;同年7月26日和8月30日,冰雹对农场作物带了灾害。
五、病虫灾害
2000年 6月,由于农场持续干旱,致使油菜跳甲病虫害爆发,造成全场油菜大面积严重减产,直接经济损失达146.8万元。
六、大风灾害
1998年4月 20日,农场大风、沙尘暴持续一天,给农业生产和人们出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003年4月27日,农场出现大风天气,形成沙尘暴。
七、地震灾害
1986年8月16日和 26日,一月内地震在农场两次发生,并有地光发生,有相当大的破坏性,此次地震的震中为五大连池境内。
八、自然灾害的特点
根据农场近20年来的资料显示,如夏季多日无雨或少雨、发生干旱,常有大风和虫害出现,夏秋季连续降雨或降暴雨,常有大风冰雹出现。
全场突出性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暴雨、龙卷风、冰雹和霜冻等灾害。这些灾害都是突然发生,猝不及防,来势迅猛,危害严重。虽然灾害多在局部地方发生,短时间即可过去,但危害较大,且损失严重。
农场的干旱、洪涝及冰雹灾害,在多年间短期内,常有交替出现的情况。1991、1992、1993年连续3年遭雹灾,1993、1994年又连续两年涝灾。
农场素有“春旱、夏涝、秋早霜”之说,实际情况是干旱灾害多发生在春末夏初(4、5、6月),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秋两季(7、8、9月),霜冻灾害常在春(5月下旬、6月上旬)、秋(9月)两季出现。病虫害多在夏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