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职称改革1986年以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较少,只有卫生、财会、农业、农机等系列评定职称,而且评定工作不定期。1986年全场有技术职称的人员只有102 人,其中中级8 人,初级94人。
1987年,根据上级精神,开始职称改革工作。农场成立了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职称评定方案,设置有教育、工程、农业、畜牧、经济、会计、统计、卫生、新闻、档案、播音、气象、安全等10余个专项。这次评定放宽了对学历的规定,注重从事专业工作的时间、专业水平,把一些学历不高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间较长、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纳入了评定范围。1989年2 月,制定了《格球山农场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实施方案》。同年7 月,经农场登记审核报送上级批准,有103 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了任职资格。至此全场被聘任的专业技术人员有330人。
1989年以后,职称评定工作严格了评审条件。评定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并参加考试,提高了对参评人员的知识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质量。1995年以后又实行职称评、聘分开的制度,凡符合评定技术职称条件的人员都可以参评、晋升,但必须是企业聘用了才可以享受相应的待遇。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在聘用上也有一定限制,如享受高级职称待遇的必须职务在副处级(副场级)以上,中级技术职称人员职务在副科级以上才可享受相应待遇。1991年7 月,首次开始对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定。这次评定放宽了对学历的要求,对不具备规定学历的人员进行考试、考核。农场首次评定政工职称40人,首次聘任38人。
历年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数量统计表
(1986~2000年)表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