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历届党代会
第十节 历届党代会
第七次党代会
1986年12月3 ~5 日,召开中共格球山农场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59 名,其中男代表145 名,女代表14名。大会听取了党委书记刘永义代表上届党委所做的党委工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更新观念,坚持改革,为开创两个文明建设新局面而奋斗》。大会听取了纪委书记曲连奎代表上届纪委做的工作报告。会议代表讨论和修改了农业、事业、场直单位经营责任制方案,讨论了关于家庭养殖、种植、采集业和其它个体服务业有关政策规定,讨论通过了支部书记、生产队长、工会主席岗位责任制。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格球山农场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书记和中共格球山农场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书记。经北安农管局党委1987年1 月8 日[1987]3 号文件批准,中共格球山农场第七届委员会委员由刘永义、安立枫、李明、张双胜、曲连奎、张登熙组成,刘永义任党委书记,安立枫任副书记。第七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由曲连奎、邱玉道、沈明石、张登熙、陈玉组成,曲连奎任纪委书记,邱玉道任副书记。
1987年5 月,刘永义调出,李明任党委书记。1988年10月李明调出,安立枫任党委书记。1988 年1月,曲连奎任副场长,赵洪振任纪委书记。1990年8月赵洪振任副场长,曲连奎任纪委书记。
第七次党代会是在农场刚刚进入改革阶段,经济比较困难的背景下召开的。1985年开始兴办家庭农场,落实经济责任制,提高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经济发展有了新的起色。党委比较乐观地总结了过去,展望了未来。提出了到“七五”期末工农业总产值要达到2083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年递增3.7 %,人均收入年递增62.5%的目标。提出的“七五”期间的工作总方针是:更新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新观念,坚持搞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要求党员干部搞好四个观念的转变,一是根除铁饭碗、大锅饭观念,搞好经济责任制;二是转变单一国有经营观念,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三是转变单一的粮豆生产观念,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四是转变干部终身制观念,搞好干部队伍建设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提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号召干部加强理论学习,搞好“三党”教育,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第八次党代会
1991年4 月19~20日,召开中共格球山农场第八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158 名,其中男代表144 名,女代表14名;代表中干部党员代表116 人,占代表总数的73.4%,工人、家属党员代表20人,占代表总数的12.7%。大会主要议程是:1 、听取并审议党委书记安立枫代表第七届党委会所做的工作报告,题目是《继往开来、再展宏图,为夺取两个文明建设的新胜利而奋斗》;2 、听取并审议曲连奎代表第七届纪委会所做的工作报告;3 、讨论修改了农场精神文明建设“八五”规划;4 、选举中共格球山农场第八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大会采取差额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了中共格球山农场第八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于文波、安立枫、孙永吉、曲连奎、张双胜、赵洪振、徐云庆7 人当选为中共格球山农场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王景河、曲连奎、刘喜贵、刘德荣、陈玉、邱玉道、郝贵春7 人当选为第八届纪委委员。党委委员中最大年龄51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年龄44.6岁。大专文化程度的5 名,中专文化程度的2 名。八届纪委委员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年龄44.7岁,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4 名,初中文化3 名。选举安立枫为党委书记,曲连奎为纪委书记,邱玉道为纪委副书记。
1991年8 月,八一农垦大学冯延平挂职到农场任党委副书记。1992年11月,安立枫改任农场场长,赵洪振任党委书记。1992年12月,郝贵春任纪委副书记。1993年2 月,李中国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曲连奎任格球山农场驻上海办事处主任。1994年3 月,王书仁任纪委副书记。
第八次党代会是在农场经济情况开始好转,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召开的。1989、1990年农业经济有了发展,经济困难开始缓解。党委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定农业,发展畜牧业和双体经济的方针,工商运建服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以后,要解决好“中心”(经济建设)和“核心”(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问题。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行一岗双包。对党政领导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党委还提出在全场推行办事公开、群众监督制度,两级党组织落实抓党风责任制度。在经济发展方面,一要搞好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努力提高粮豆的单产、总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工业,发展牧业。三要稳定政策,办好家庭农场。会议还提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搞好两德教育,开展弘扬北大荒精神和企业精神活动。
第九次党代会
1995年7 月1 ~2 日,召开中共格球山农场第九次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134 名,其中工人、家属党员代表17名,占代表总数12.6%;干部党员代表105 名,占代表总数的79%;离退休党员代表12名,占代表总数的9 %;女党员代表18名,占代表总数的13.4%。大会的主要议程是:1 、听取并审议党委书记赵洪振代表八届党委会所做的工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如期实现我场经济翻两番奔小康而努力奋斗》;2 、听取并审议李中国代表八届纪委会所做的工作报告;3 、讨论修改关于小康场建设规划;4 、选举产生中共格球山农场第九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格球山农场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有于文波、安立枫、孙永吉、张太兰、时成孝、李中国、赵洪振、桑贤利、魏建文。选举赵洪振为党委书记,李中国为党委副书记。选举产生了中共格球山农场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有王景河、王书仁、李中国、李德方、李友民,选举李中国为纪委书记,王书仁为纪委副书记。
1996年,增补唐永德为党委委员。同年1 月,李清涧接任纪委副书记。1997年7 月,曲连奎任纪委书记同时增补为党委委员。
第九次党代会是在1994年农业实行“两自”并取得初步成果以后召开的。农场的农业、工业、牧业、双体经济这四业都有了较快发展。仅1994年工农业总产值就比“七五”期间平均数翻了一番。在这样大好形势下,党委确定了以农业养民,以畜牧业和双体经济富民,以工业强场,实现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奔小康的发展方针。提出了推行二次开发战略,开辟经济第二战场。为确保经济稳步快速发展,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工商运建服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机关、干部转变职能,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办事公开和群众监督,实行民主选举基层干部,民主评议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第十次党代会
1999年6 月24日,召开中共格球山农场第十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148 名,其中干部党员代表111 名,占75%;工人、家属代表30名,占20%;离退休党员代表8 名,占5.4 %;女代表23名,占15.4%。大会的主要议程是:1 、听取并审议党委书记赵洪振代表上届党委所做的工作报告,题目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力推进深化改革,为实现农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2 、听取并审议纪委书记曲连奎代表上届纪委所做的工作报告,题目是《坚定不移地搞好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场深化改革和两个文明建设发展》;3 、选举中共格球山农场第十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格球山农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有安立枫、曲连奎、张太兰、杨文志、李中国、赵洪振、唐永德、隋清林。选举赵洪振为党委书记,李中国为党委副书记,并经北安分局党委批准任命。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格球山农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有:曲连奎、李清涧、李德方、李友民、郭子英。选举曲连奎为纪委书记,李清涧为纪委副书记。
1999年的第十次党代会是在农业实行“两自”承包的第一个承包期完了、第二个承包期刚刚开始时召开的。第九届党代会以来的5 年中,农场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到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已经连续4 年超过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000多万元,人均收入4000多元,7项经济指标都远远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基本完成了工商运建服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两个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次党代会上,党委对经济工作和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制定了1999~2003年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围绕农场的二次创业,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四个主导产业壮大发展的工作方针。提出稳定家庭农场承包形式10年不变,家庭农场向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以养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提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