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调整 管理使农场经济走出
改革 调整 管理使农场经济走出
改革 调整 管理使农场经济走出
困境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安立枫
我是1968年10月从齐齐哈尔市下乡到农场的知青。1986年走上农场领导岗位,1988年任农场党委书记,1992年由党委书记改任场长。回顾农场近十年的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历史,一切皆历历在目,让人难以忘怀。我曾饱尝过改革的艰难与苦涩,也曾收获过改革成功的喜悦与自豪。我的思想境界和人格在改革的酸甜苦辣的磨砺中也得到了升华和提高。现在静下心来回忆起当时农场改革的往事,记忆犹新。当时正值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初,在中国的大地上正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热潮,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如何抢抓机遇,寻找到一条适合农场场情的改革发展之路,摆在我和我们这届领导班子面前。
格球山农场是一个国营农场。农业是我们的立场之本、富民之源,农业兴则百业兴。我们把改革的重头戏放在了农业承包经营机制上。1993年初,我们班子决定在十四队搞一个“两自理、四到户”试点,总的方针是土地承包到户、机械转让到人,生产费完全自理,农场不借不垫,放开经营。当时也有部分干部职工担心怕失败,可我们坚持下来了。政策出台后得到了大多数职工的拥护,出现了争包土地的现象。在当年农业遭受严重涝灾的情况下,部分生产队亏损挂账,而改革试验区由于责权利明晰,改革政策深得人心,全队纯盈利43万元。十四队的改革试点为全面推行“两自”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也使我们班子更加坚定了走“两自”的决心。1993年10月,我随农业部组织的考察团到加拿大考察农业,异域的风光固然使人陶醉,但西方国家发达先进的农业却给了我很大启迪:一是加拿大的农业完全由个人经营,利益、风险、责任都非常直接;二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非常到位,农业基础特别稳固。1993年12月,我们召开全面推行“两自理、四到户”的改革研讨会,大家一致认为实现“两自”是历史的机遇,这条路坚决走,而且要快走。职工在实行“两自”上也有些担心。有人问我:“安场长,包地亏了怎么办?”我说:“种地也有风险,既有市场风险,也有自然风险。承包了土地就等于有了资源,有了资源才有发展,有了资源才能致富;没有资源你就失去了致富的机会”。在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实际困难,但是我们挺住了。基层生产队的领导班子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了许多难题,为这次改革做出了很大贡献。在这次全面实行“两自”改革中,我有两点体会:一是群众最能理解党的政策,他们最渴望致富,对改革最有积极性;二是我们场队两级干部都能站在改革的第一线,做改革的带头人,表现出了他们高度的责任感和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发展的精神。1996年当时任总局党委书记的申立国同志来农场视察,详细地了解了我们推行的农业“两自理、四到户”的改革情况,充分肯定了格球山农场的改革,后又派十几人的调研组总结了我们的改革路子,写出了调查报告,向全垦区介绍推广了格球山的改革经验。
在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没有走土地平均分配的路子,重点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规模经营杜绝了花花田,发挥大机械作业效率,提高科学种田水平。经营少量土地的人和没有土地的职工群众就引导他们种植经济作物,饲养奶牛,走农牧结合的发展道路。这样就实现了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经济结构、职工收入结构的科学有效的调整,加快了农场经济发展。
1995年以后,农场的经济形势有了好转,农场的积累达到2000多万元。企业有了钱干什么,我们的原则是先生产后生活,首先投资更新农机具,适合现代化要求;第二投资发展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第三投资办好教育。在1998、1999两年农场连续遭灾,老百姓种地出现困难的情况下,农场先后拿出1000多万元反哺给职工,使职工渡过了难关,实现了再发展。
在农业“两自”改革的同时,也酝酿了工商运建服的改革,水库招标承包和商店的改制敲开了场直单位改革的大门。1993年末,炮台山水库建好后,农场打算对水库以年上缴5 万元的费用承包经营,但由于种种原因承包合同没签成。后来班子决定用招标的办法对外公开承包。公告发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1993年12月28日农场召开了公开招标大会,声势很大,这是农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招标。参加竞标的共有4 家,最后以19.1万元的价格租赁承包给原水利队的竞标人。1 995 年我们决定将农场国有商店整体拍卖,经过有关部门盘点、清算后进行拍卖,最后由个人购买,转为私有经营。
我自1992年任农场场长至2002年年底调任分局任工会主席的近10年时间内,企业所有者权益达到8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下降到30%,按时发放企业人员工资,企业在银行存款达4000多万元,农场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我的体会是:一是靠改革。在改革的问题上,不争论、不徘徊,看准了就干。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把党的改革路线、方针、政策同农场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适合农场实际,适合群众要求的发展目标和改革措施,改革到位了,经济发展的路就畅通了;二是靠调整产业结构。首先要调整种植结构,全面发展农业。同时把畜牧业、工业、自营经济发展起来,由单一靠种植业,发展成为四个主导产业;三是靠管理。改革和管理是辩证关系,改革改掉了旧的管理制度,改革中又创造了新的管理方式,没有制度做保障改革也是不会成功的。四是依靠科技。面对高科技时代的发展,必须采用高新技术推动经济增长;五是依靠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积极支持、参与、实践,我们的事业就不会成功。
我们这届班子是一个团结、务实的班子,是一个能想事、能干事的班子,是一个亲民、助民、爱民的班子,真正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有些问题上也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但是通过做工作能够达到共识,决定了的事各负其责,不走样。班子中每个同志都经受了改革的锻炼和考验,做到了在工作上讲原则,在生活中讲感情,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和帮助,一心一意谋发展,成为职工群众信任和爱戴的领导班子。我十分珍惜和时常怀念过去在工作中同大家结下的真挚友谊。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机关干部、基层单位领导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改革中他们给予班子和我本人真诚的支持和帮助,我永远铭记在心,我衷心地感谢他们。同时我也祝愿我的第二故乡格球山的父老乡亲生活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愿农场更加繁荣昌盛,早日实现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