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
1950年
1月 农场根据第三届东北机械农场场长会议精神,开始全面推行企业化经营、民主化
管理的制度,重新调整了农场管理委员会。
3月 北京女三中学生刘瑛和林革慕名到通北机械农场,加入创业行列。
4月1日 农场成立基本建设委员会,第二年春,委员会下设建筑工程队。
4月7日 农场隆重举行签订合同(集体合同和联系合同)仪式,全面实行“专责制”和
“定额管理”,推行多种形式合同制的生产管理办法,贯彻“三包”(包地、包车、包料),
“四定”(定员、定额、定量、定质)等管理制度。
5月 农场成立家属工作委员会,主任陈耀玲。
7月 遵照省总工会指示,依据《基层工会组织法》,农场工会召开会员代表会议,改
选工会组织,并把职工委员会改称工会委员会。
△ 《人民日报》记者张炳蔚到通北机械农场参观采访,8月11日,《人民日报》第二
版发表了以田流为笔名的通讯《草原上的拖拉机》。1953年这篇通讯被选人中学语文教材,
改名为《通北农场访问记》。
8月 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副部长魏震五和张克威、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局长顾绍雄等
领导到通北机械农场检查工作。
△ 西北军区参观团一行60多人到通北机械农场参观学习。
9月15日 农场第三拖拉机中队副队长耿德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一
届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9月 以北京大学教授宋达泉为首的全国地质调查团第一次到通北机械农场进行土地调
查,并提出了轮作及土壤保持的意见。
10月1日 农场工会和家属工作委员会举办第一次职工集体结婚典礼,丁阳新、李德洪、
苗贵等3对夫妇成立了小家庭。
10月14日 农场为抗美援朝出战勤拖拉机15台,由焦德祥等带队分赴辽宁、吉林等地执
勤;不久又有第二批拖拉机手赴朝鲜出战勤。
11月25日 农场抽调刘福等25名青年拖拉机手光荣入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朱瑞
炮校受训后赴朝鲜作战。
11月 苏联专家秋可尾克夫到通北机械农场指导工作。
12月1日 农场第一个800平方米职工俱乐部落成并开始使用。
是年 农场为加强油料管理,场部设油库、作业站设中型油罐。同时配备专车和专人。
△ 成功的进行了联结器、镇压器、集草车等8项革新;耕地作业改围耕法为往复耕法
和对角线耙法。当年开荒6万多亩。试验区面积发展到500多亩,进行10多项试验。
△ 农场正式建立会计制度,进行成本核算;会计室改现金单式收支会计为复式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