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境域

第二节 境域


农场筹建之初,先驱者踏查了通北地区大部分草原,粗测可垦荒地两万余公顷。开荒两年,到1949年全场有耕地近万公顷,农场初具规模。而后又连年开荒,1952年耕地达1.7万公顷,为农场进一步发展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2年前,多取岗地开荒,耕地分散。西起小二井子(取附近村落名,现十八队)往东依次为马地房子(取附近村落名,原二分场二十一队)、五间房(取附近村落名,原为作业站,现十六队)、殷地房子(取附近村落名,原六作业站,现二分场场部)、罗地房子(取附近村落名,现十七队)、二站(原第二作业站、一作业区、现二队)、小六井子(原村落名,现农场原种场),经过农场场部,东到四站(原第四作业站,现三队)、王治国屯(原村落名、现四队)、八号及其以远的轱辘滚河流域这样一个窄长地带。东西绵亘50余公里,四周以荒山、草地、沟塘为自然界线。境内只有小井子、丁家小房(现农场林场)和王治国屯有少数农民经营不多耕地。现赵光粮库,赵光镇政府以及前进村北沟以南,六井子工区东西天然次生林区以北,都是通北机械农场所辖范围。
  1958年,赵光地区国营机械农场群已经形成,为加强赵光地区国营农场的领导,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成立赵光地区办事处。下半年全区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场社合一,土地连成一片。北起乌裕尔河之滨,南到通肯河畔,东起南北河,西到克东县界与福安农场及克东县土地接壤。方园6000余平方公里,皆为赵光人民公社所辖,其中耕地就有3万多公顷。到1961年赵光地区经历了两次“场社合一”的历史过程,土地面积变化较大。1963年,在省、市委的领导下,除小六井子、王治国、于连、长发及赵木场(原通北公社所辖)等零散小屯,同农场土地插花,不愿退场外,其余全部退出变为集体所有制的人民公社社员。社员退场后带走并入的5 000公顷耕地,绝大部分天然林地为地方政府所接收。
  1962年后,赵光农垦局时期的土地边界,北起与北安市为界的乌裕尔河,南滨通肯河与海伦农场隔河相望,西与克东县营农场、福安农场为邻,东与北安市冰趟子林场、腰店林场和“303”林场接界。1965年,全区拥有9个农场,开荒面积增加1万公顷。同时,在农场区域内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开始垦荒种地:0682部队在和平农场十道河地区建农场,1962年开荒400公顷;3693部队在和平农场姜家岗(俗称三部落)地区建农场,1962年播种450公顷;8677部队在和平农场“305”地区,同和平农场签订借用土地协议书开办农场,允许面积500公顷,包括 70公顷的熟地;81852部队,1964年在原福安农场七分场(现一分场十二队)借用耕地100公顷办农场,后又不断向七分场控制地延伸开荒。至1984年,农场境内十二、三十七队附近仍有部队农场一直经营着几百公顷以上的土地。
  1970年9月以后的“兵团”时期,七团管辖范围仅限于一、二、三营和直属营,实际就是原国营通北机械农场和省营赵光机械农场大部分的土地面积。北起乌裕尔河,南到自治、缸窑林场,东与红星、建设农场、“303”林场为邻,西到克东县界与福安农场接壤。全团控制的土地面积370平方公里。
  1979年,福安农场并入土地140多平方公里。1984年,全场土地进一步调查实测,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34公里。图幅面积1 812余平方公里,其中农场控制面积510多平方公里。
  历史上,由于农场邻界村屯不断到农场境内开荒,1965年赵光农垦局曾拟 (65)3号文件上报黑龙江省农垦厅。在《关于我垦区各单位场界和土地关系方面存在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了土地边界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意见。黎明、通北、红星、晨光、共青团、兴安、东方红、涌泉、建设和双丰等农场都存在场界问题,除通北农场同有关单位土地界线保持现状外,其余各场均属界线不清或界线未定单位。农垦局的意见是以林为界、以草为界、以道为界、以水为界,宜林则林、宜农则农。但土地划界工作一直没有正式进行,多年来土地矛盾时有发生,有的竟酿成土地纠纷。  
  1979年5月16日,由黑河行署、北安农管局、北安市土地管理部门组成土地划界工作组,开始指导各邻界单位的专门人员进行划界工作。经过几个月工作,赵光农场同赵光镇所属红心、东风、前进、红丰、六井子、红农、东光、赵光、文革9个大队达成协议,除前进大队外,双方都在协议上和图纸上签字盖章。同“303”林场、建设农场、红星农场、81356部队农场、幸福林场、缸窑林场、自治林场、发展林场、克东县新农乡和玉岗乡部分边界还无协议书。李家车站附近的十一队同缸窑林场、北安市新兴乡的边界,十二队同自治林场、北安市石华乡的边界也无协议书。1980年,划界工作暂时停止,邻界各方都按习惯边界开发利用土地。
  在农场建设过程中,为便于经营管理,进一步规划土地,对与农村生产队插花土地,进行过多次调整兑换。如1980年,十一队同北安市新兴乡交换土地达成协议。四分场的土地边界,早于1956年12月8日,省、地、县在福安农场召开的土地规划定界会上,对插花土地提出了调整土地决定。多年来,邻界单位基本上各自依照决定中的规定维护自己的土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