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选用良种1948、1949年,农作物种子是从本地粮食部门借来的,大面积播种稷子、小麦,还有油麦和燕麦,没有良种可言。场试验区刚刚开始进行作物栽培试验研究。小麦多为绥化、海伦等地的晚熟、多病、易倒伏的劣质种子,普遍感染锈病。 1950~1952年,引种安达小麦,其次是大青芒、克华、勇捷、留特斯庆斯等品种,不高产,也不抗病。1953年起,引进松花江2号、甘肃96、秃不齐、合作5号和6号等小麦良种;大豆品种有铁荚青、西比瓦、小金黄、紫花4号、满仓金、金元2号;玉米种子有火包米、金顶子;谷子有黄沙子、万年陈等。1954年后,开始重视选用优良品种及贯彻“四自一辅”(自引、自繁、自留、自用,辅之必要的调剂)的种子工作方针和采取边育、边选、边繁、边提高、边推广的“五边”的方法,逐步总结出“四专”(专业队、专业种子员、专库、专用工具)、“六单”(单种、单收、单拉、单脱、单晒、单藏)、“七优先”(优先整地、优先播种、优先施肥、优先除草、优先中耕、优先收获、优先脱谷)和良种搭配等一套种子工作经验。50年代末60年代初,种子繁育与推广体系已经形成,做到了场有试验站、分场有试验区、生产队有良种田,进行引种鉴定,试验示范,结合繁育进行栽培实验。农垦局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后,加强了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领导,广泛地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和单位建立联系,开展科技互助,选育出不少适于本地生产的小麦、大豆新品种。“六五”计划期间,已经满足了良种更新的需要。甜菜种植是在 70年代赵光糖厂建成后,开始大面积栽培的。种子基本是由糖厂直接供给,品种有甜研3号、双丰1号、78—138等。1982、1983年,用西德进口的个大产量高的单倍体甜菜种子,以后因价格昂贵,不再进口。
1980年以后,依据各生产队位置、地势、地块、地温等不同特点,全场划分3个种植区:
一区,地势高燥、气温高、回暖快。辖有三、十一、十二、十八、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三十等生产队。小麦、大豆主栽作物品种搭配:晚及中晚熟品种占70%,中熟品种占20%,早及中早熟品种占10%。
二区,地势平坦,温度正常,产量稳定。辖有二、四、七、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九、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生产队和原种场。小麦、大豆主栽作物品种搭配:晚及中晚熟占30%,中熟占50%,早及中早熟占20%。
三区,乌裕尔河沿岸或靠近山麓地带,地势低洼,温度稍低,鱼眼泡多,土地冷浆,发苗晚,生长缓慢。辖有一、五、六、九、十、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生产队。小麦、大豆主栽作物品种搭配:晚及中晚熟占10%,中熟占30%,早及中早熟占 60%。
主栽作物代表品种表
表2—22
经过合理分区,科学搭配作物品种,在其他措施配合下,小麦亩产稳定在 150公斤以上;大豆亩产,也稳步上升,1983年以后超过100公斤。
1948~1984年主要作物主栽品种变化情况表
表2—23
蔬菜作物品种较多。土豆,40年代只有两个品种,主要是红皮土豆,以后不断更换新品种。到了60年代,各生产队和家属园田的土豆除自用外,还作商品大量外销,关内和东北南二省通过蔬菜管理部门到赵光设点收购。80年代主栽品种有东农“303”和克新1、2、3、4号等几个品种。东农“303”,早熟、抗晚疫病、高产,引进后专作商品生产,供应辽宁、山东、上海等地夏种用种子,本地不栽培。克新1、2、3、4号,中熟或晚熟、抗晚疫病、丰产,做副食用,型园质佳,耐贮藏。
白菜和大头菜种植面积仅次于土豆,每年种秋菜时,临时到菜籽商店购买种子。白菜品种适于本地生产的有二牛心、牡丹江1号、核桃纹等,这些品种品质好、嫩甜、抱球紧实,每颗重1.5~3公斤,产量高;还有大青帮和改良大青帮,耐贮藏,质量稍差。大头菜品种有早元头、四平头、金早生、海拉尔4号,抱球紧实,一般棵重4~5公斤。白菜和大头菜都是冬藏主要蔬菜。
春菜主要是韭菜和菠菜。韭菜品种有二马蔺、竹秆青,叶型宽,品质好。菠菜品种有大园叶、秋大叶和尖叶型几种。
夏菜种类较多。黄瓜品种有长春密、青刺、民主叶三、小黑刺,都是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很适应栽培。大辣椒品种有巴彦大椒、三道筋、四道筋、101号等,肉厚、个大、产量高。小辣椒品种有二金条、小尖椒,是本地主栽品种。茄子品种有紫线、紫水、鹰嘴线茄,都是长型茄子,肉厚、味甜、有光泽、抗病。西红柿品种有北京红、小尖柿、小黄柿和“贼不偷”(绿柿子),品质都很好。菜豆角品种有兔子翻白眼、大姑娘挽袖;油豆、家雀蛋等,纤维少、品质好。大蒜夏末成熟,主要品种是白皮蒜、开原蒜等。西葫芦品种有一窝猴、花叶、立秧等。
秋菜除土豆、白菜、大头菜外,还有萝卜和芹菜。萝卜有3个类型:红园型品种有大红袍,个大、品质好、产量高;青皮型品种有青皮脆、露八分、翘头青,质佳耐贮;槟榔型品种有顶心红(又叫心里美)、小青皮、小白皮等,个小、产量低,即可生吃又是宴席佳肴。芹菜品种有空心和实心两种,茎长质佳,鲜嫩、纤维少,易冬贮。
大葱,春、夏、秋都有栽培。主要品种有明水葱、海洋葱、章丘葱,重者每棵可达0.5斤;鸡腿葱和双叶葱虽适宜栽培,但产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