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装备建场初期,农机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1948年春搜集日本开拓团丢下的两台破旧拖拉机(1台万国牌、1台小松牌)和一些破犁烂耙;从牡丹江省求援运回几台沙克犁和园盘耙;1948年底东北全境解放,上级拨进一批战利品,包括万国、福特、法尔毛拖拉机和一些农具。二是1948年4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处拨给从苏联进口斯特兹—纳齐拖拉机12台;1949年起,又开始从苏联进口C—6联合收割机等收割机械和C-80拖拉机。1949年底,全场有拖拉机30台,农具100多台。1952年各种拖拉机包括斯特兹、C-80、万国、福特、法尔毛、德特、卡他比勒等60多台;C-6、C-4、哈利斯等50多台;各种犁包括苏式五铧犁、四铧犁、沙克犁、深耕犁、浅耕犁;各种耙包括苏式单列耙、双列耙、沙克耙、重型耙和三片式钉齿耙;各种播种机包括苏式链条播种机、齿轮播种机和美式播种机与畜力播种机,苏式中耕除草机;收割机包括苏式摇臂收割机、捆割机、割晒机;脱谷机包括苏式动力脱谷机、畜力脱谷机及美式动力脱谷机;选种机包括苏式选种机、手摇精选机、动力风选机、手摇风选机;畜力原动机等300多台件。
60年代后,国产拖拉机和收割机器及农具大量进厂,逐渐替代建场初期使用的国外农机具。1960年冬,国产第一批东方红-54拖拉机进场,接着KT— 3.0、GT-4.9B相继进场。1968年,全团有履带拖拉机96台,其中东方红-54和东方红-75计86台,占履带拖拉机总数的89%;轮式拖拉机24台,其中国产18台,占75%;联合收割机49台,其中国产29台,占59%。5种主要农具522台,其中国产402台,占总台数的78%。
70年代,农机具明显增加,并开始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机械。1975年,从民主德国引进两台E-512联合收割机,由联合收割机手刘海峰从大连港接运回农场。1977年后,农机具数量大幅度增加,实力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1977~1984年,全场自筹资金315万元,购买农机具368台,其中链轨拖拉机13台、轮式拖拉机28台、联合收割机31台、播种机58台。1984年统计,大中型拖拉机309台,其中履带拖拉机189台;联合收割机199台,其中自走93台;机引农具1000多台件。万亩耕地平均拥有履带拖拉机5个混合台,每标准台负担耕地766亩;万亩耕地平均拥有收割机4.4台,每台负担收获面积2206亩。
1948~1984年主要农机具年末拥有量表
表2—26 单位:台(件)
续表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