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疫病防治
第四节 疫病防治
建场初期,马、牛、羊、猪、鸡的疥癣病、马鼻疽、马爬窝、猪瘟、猪蹄疫、猪副伤寒、鸡新城疫、禽霍乱、鸡瘟等病疫都曾发生,危害严重。后来又传来牛结核、牛羊布病、口蹄病、猪丹毒、马3号病。兽医人员采取积极防治措施,对马牛疥癣利用滴滴涕擦剂、羊疥癣用硫磺和烟草水溶液等药液治疗。到1956年已基本控制了病情。50年代初,每年在4、9月份两次对马鼻疽病坚持检疫隔离,隔离厩马单槽饲养和饮水。1957年开始用新药土霉素治疗马鼻疽病,疗效显著。1959年按省厅指示,把阳性鼻疽马全部调给建设分场集中饲养管理。60年代后,开始扑杀开放性病马,深埋以防传染。马爬窝病40年代找不到病因,死亡严重。1950年后,逐渐摸索内服、注射剂和外用“四三一”合剂及烧烙等办法治疗。当得知马爬窝病主要是缺钙造成的,特别是喂食豆饼过多,青饲料少,使役重等原因后,配喂南京石粉补钙,加强放牧和多吃青草,搞好冬季防寒等办法综合治疗,到1960年此病已得到控制。此外,马软骨病、淋巴管炎也常见,在实践中研究病因,对症治疗早已基本消除。猪瘟病、猪肺疫、猪丹毒三大疫病,在建场初期就有发生。对猪瘟病治疗,采取注猪血清隔离病猪,或在病猪圈撒石灰或石灰水,对死亡尸体远离畜舍深埋。对肺疫病采取彻底隔离,科学管理,实行防疫制度,接种疫苗,保护率逐渐提高,1980年基本得到控制。1960年起相继出现牛羊布病、白肌病(缺硒病)、马传染性贫血病。对牛羊布疫及时检疫,隔离阳性病畜,即能控制,危害不大。白肌病造成的肝炎、肠炎、心肌变性、肌肉变性等多种病变,疗效低,危害严重,特别危及仔猪和羔羊使之大批死亡。到70年代才找到微量元素缺乏的病因,采取补硒(亚硒酸钠)措施后,病患逐渐缓解。马贫血病是一种恶性传染病,1973年在二营十五连首先发生,虽然经严格隔离封锁,仍在三营二十八连、一营二连相继发生,计死亡190匹。对此,按国家规定根据需要建立4个病马封锁点,到1984年才全部解除。
家畜防疫工作,在“防治并重,以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长期坚持疫病防治 5条原则:①坚持春秋两季定期检疫,检出患畜立即隔离处理。②购入牲畜必须检疫或隔离观察。③坚持补针。④严格防疫制度,坚持自繁自养,禁止场内外牲畜接触。要求外来马车,不准进入养马区,场内马车外出自带水槽。发生传染病时,立即采取封锁、隔离、毁尸、消毒等防疫措施。⑤患病牲畜集中隔离饲养及时排除。到1984年全场基本消灭了马鼻疽、猪瘟、猪肺疫、牲畜疥癣,有效地控制了牛结核、牛羊布病、口蹄疫、鸡新城病、禽霍乱、猪副伤寒、马3号病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