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晒场建设

第三节 晒场建设


1948、1949年没有晒场,粮食损失严重。1950年后,各作业站或生产队建起了土晒场,农场部、二作业站、八号等处建有6块晒场。1955年在一作业区(原二作业站)召开水泥晒场建设现场会,共同研究建水泥晒场技术问题,直至60年代才开始大批建造水泥晒场。1965年,全局各场都兴建水泥晒场,当年共建3.1万平方米,投资近20万元。七团时期,晒场达8万多平方米,1977年后超过10万平方米,1984年增加到141 432平方米。晒场基本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生产队的晒场有专人管理,一般设晒场主任负责晒场春、夏、秋、冬各季工作。早期晒场周围都有板障子或土围墙,七团组建后建起砖围墙。在长期实践中,晒场逐步形成一整套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不断加强,晒场机具不断完善和配套。长期从事晒场工作的老晒场主任郑发曾被评为全国农垦系统先进生产者、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和被选为省人民代表。
             1970~1984年水泥晒场面积统计表
  表2—63                       单位: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