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机构队伍

第十一章 通信

第一节 机构队伍


1952年,场部设电话总机,由场长办公室领导,传递信件由场长办公室通信员负责。当时电话室只有两个人。1958年,农场办事处设中心交换台,3名话务员;各农场设电话交换台,每个农场两名话务员。话务员兼广播员。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农场电话交换台和赵光邮局通信机构没有合并,由农场(即赵光人民公社、赵光镇)统一管理,各自执行业务。1959年,全场设7个邮电所,有专人负责文件、书报、包裹传递。1961年,精简撤销了黎明、东方红农场邮电所。1962年后,局场电话通信继续设交换台,通信业务归机务科领导。局交换台4名话务员、4名机线员;每个农场3名话务员、1名机线员。1970年,团通信股负责通信工作,下设通信排,按部队编制由话务班、外线班、机务班、机要班、司号班、徒步通信班和收发室组成,全员54人。其中话务班(包括报务电台人员)10人,负责团直近百部电话转接;机线班10人,负责团直属各单位电话机线路维修。各营设话务、机线3~4人,也各负其责。通信股机要班负责机要信件投递,徒步通信班负责普通信件投递。  
  1977年,恢复农场体制后,武装部兼管通信工作。场部交换台话务班7人、外线班6人,每个分场两名话务员兼广播员,两名机线员。全场通信人员26人。1979年,福安农场并入后,场部交换台话务员增到13人,分场话务员及机线员3~4人。1980年,根据省农场总局文件精神,成立通信站,站长王维枢。通信站由话务班、外线班、载波班、广播站和电视台组成,全员28人。全场通信人员共 48人,场部办公室另设通信员负责机关收发工作,根据需要四分场在二十三队设电话分机,两名电话员。1984年,精简机构,通信站由28人减少到11人,其中话务员7人、外线员1人。广播站、电视台分出独立。每个分场只留话务员两人、机线员1人。
  农场的通信人员都不是从专门学校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从业者有的是转业军人、有的是经短期培训上岗的、有的是边干边学自学成才的。1974年,根据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部444。文件精神,在团中学举办通信专业培训班,由通信股长董延湖和通信参谋王维枢讲课辅导,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通信人才。毕业后由“兵团”统一分配到各师团工作。肋年代后,农场几次派人到哈尔滨、沈阳等地短训班学习。1983年,经北安农管局和农场组织部门考核,王维枢晋升为助理工程师,陈常宝、吴臣、李春肃晋升为通信技术员。同年,场通信站被北安农管局评为通信先进单位,王维枢荣立三等功被评为场优秀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