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资金利用

第四节 资金利用


随着农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资金的消费和储备也在逐年增长。50年代末,原煤、汽油、柴油等燃料燃油物资的消耗明显增加。1959年,原煤消量超过1万吨,汽油达400吨,柴油达550吨。三年困难时期,物资紧缺,各类物资消量没有显著增长。1963~1967年,几种主要物资消量大幅度增长:钢材由30吨增到100吨,木材由800立方米增到1 700立方米,柴油由650吨增到1 184吨,化肥由500吨增到1 670吨,原煤由11 000吨增到1 5000吨。1968-1977年,除汽油、原煤消量有下降外,钢材、水泥、木材、生铁、柴油、化肥等物资平均消量大大超过历史水平。这期间的最高消量:木材1977年6 000多立方米,水泥1973年2 000多吨,生铁1977年54吨,柴油1975年2 000多吨,化肥1977年超过3 000吨,钢材 1975年169吨。1978年后,各种主要物资平均消量均有明显增长:钢材1984年393吨,柴油1982年3204吨,化肥1980年10 285吨,原煤1980年20 820吨。
             1949~1984年主要物资消耗情况表
  表2—109                      单位:吨、立方米



  物资消量的增长,引起消费和储备资金的增长。1959年以前,年消费额在30~130万元左右;三年困难时期,130~180万元左右;1963~1967年在200万元以上;1968~1977年在500万元以上;1978年后700万元以上。最高的1981、1982、1984年超过1 000万元。1959年前,年储备额相当消费资金的1/3;三年困难时期的储备额相当消费资金的1/3;1963~1967年储备额相当于消费资金的 1/2左右;1968~1977年储备额大体上与消费相当。其中低值易耗品和零件消材储备远远大于消耗,而燃料、油料和肥料、农药储备甚小,造成了一些物资积压,一些物资紧缺。1978年以后储备多数年份在550万元以上,1978~1980年储备接近消费,1981年后储备占消费资金1/2左右。
  1978年以后,每年物资进出总金额2 000万元左右。历史上,库存储备额最高的1979年达692.7万元,1984年资金消费额高达1 035.9万元。亩占用资金,60年代末开始明显增加,1967年前在1~3元左右,1968年15.70元;70年代亩占用资金最多的1978年18.88元;80年代比70年代有下降趋势,1984年亩占用资金14.74元。
             1949~1984年物资资金消费情况表
  表2—110                         单位:千元



  续表2—110



             1949~1984年物资资金储备情况表
  表2—111                         单位:千元



  续表2—111



             1949~1984年亩占用资金情况表
  表2—112                           单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