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统战工作
第七节 统战工作
农场体制变动频繁,历史上的国营通北农场、省营赵光农场和福安农场单独存在时期,均没设统战工作机构,统战工作历来归属党委宣传部门,配兼职的统战干事负责统战工作。1984年,宣传部仍配兼职统战工作人员。兼职统战工作人员变动大,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统战对象大致来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刑满就业人中的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军政人员,及错判一部分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二是从二龙山、红星、香兰等东北军区政治部青干团、解放团调入职工中的国民党起义、投诚和被俘的国民党校级以下官兵;三是在农场建设时期参加农垦建设的非党知识分子、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等。统战对象人数不多,但他们的眷属较多。
建场初期,在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指导下,根据统战对象的专长安排适当工作。原国民党山西太原保安大队长张超,起义后分配到农场任总务科长,后在农场病故。1945年日本投降后,留用人员中的日本反战同盟盟员今野誉八,到农场后任电力技师,1953年回国。原非党知识分子中,朱龙飞东北大学毕业,参加通北农场创建工作,现任场科技科长;樊悦珩哈尔滨社会科学院毕业,到农场后任兽医技师;陈世富留日预备学校毕业,到农场后任总务科、业务科科长;丁振乡哈尔滨社会科学院毕业,到农场后任农业研究室主任、业务科科长;史占三伪奉天农业大学毕业,到农场后任农业技佐;吴显生伪长春畜牧兽医大学毕业,到农场后任畜牧技术员、技师。这些人多数早已调出农场到外地工作。原国民党中校军医院长郭清琪任职工医院主任医师,曾选为农场乡人委委员、北安市人代会代表、第五和第六届县政协委员。非党知识分子中,原农垦局总工程师王福伦、赵光机校副校长孟天、农业技师王守廷等都是农场乡人委委员、北安市人代会代表。洪瑶楹是台湾同胞,浙江大学毕业,到农场后长时间在农业科学研究所实验站从事科研工作,1977年恢复农场体制后,曾任实验站站长,以后调到北安农管局工作,现任黑龙江省台联秘书长。
1978年起,根据上级党委指示,贯彻中央《关于落实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的通知》和《关于错划右派改正工作的通知》,成立政策落实办公室进行政策落实工作。对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和错划右派,组织人员集中力量进行清理登记,凡清查核实的均得到落实,并根据政策规定和实际情况发给多少不等的生活补助费。对暂时不能落实的人员,通过信访继续工作。
福安农场在60年代以前,收容犯罪人员中有一批国民党校级以上军官,这些人在福安农场与赵光农场合并前,早已离开农场,有的被遣送原籍。一些就业后的非党知识分子,根据特长安排适当工作。李道械是建筑业内行,就业后做建筑设计工作,到赵光农场后任建筑工程师,曾主持过大型建筑的设计施工;郑汉涛到赵光农场后,也发挥其特长,为农场铁路专用线的修建做过一定贡献。刘清溪是台胞,教养就业后是农工,后来安排到四分场俱乐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