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团的活动团组织初创阶段,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广大团员和青年一方面投身于生产建设建功立业,向老师傅学习驾驶技术和生产知识;一方面响应党组织号召,组织和参加各种形式的政治、文化娱乐活动。青年团员耿德既是团干部又是团的活动积极分子,在1948—1950年的生产竞赛中曾连续6次荣获场劳模。在任第三拖拉机队副中队长期间,改变落后面貌一跃而为先进,1950年光荣地出席了北京的全国劳模会。
1948年7月18日,场职工会成立这天,青年们自编自演一台文艺节目。10月,由10名团员和青年组成一支业余文工队,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盛典的日子,文工队再次登台演出。1951年这支文工队发展到43名队员,演出活动越来越频繁。1952年统计,全场一年较大的文艺晚会有23次,演出生动地反映了农场艰苦奋斗的生产活动和沸腾的北大荒生活,歌颂战天斗地的先进人物和他们的模范事迹,进行了爱场爱国的教育。
1950年美帝侵略朝鲜战争爆发后,广大团员青年踊跃报名参军,有25名团员青年去朝鲜参战,还有一部分青年拖拉机手去沈阳等地修筑飞机场,同时为支援抗美援朝开展捐款买“公营农场号”援朝飞机的活动。团员青年们在爱国丰产运动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圆满地完成了生产任务。1951年全场9台模范机车有7台是团员驾驶的,到1952年有112名团员光荣地当选为建场功臣和模范。1953年农场成立女拖拉机队,这些女青年在机械化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成绩显著,胜利完成了当年700多公顷耕地任务。
1958年在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下,广大团员、青年投入农田水利和积肥会战的劳动竞赛,开展青年突击队活动,队队设监督岗,开辟青年林、修青年路、种青年田。在1960年以后的三年困难时期,积极投入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活动,不少人被选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3年,在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中,组织全场团员、青年和在校学生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组织学习《雷锋日记》和雷锋的事迹,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和大学解放军的活动。学雷锋见行动,好人好事到处可见。当时,局子弟学校学生杜松的学雷锋事迹,黑龙江省广播电台记者曾到农场学校进行专访,并在电台广播节目中作了专题介绍。 1965年7月,农垦局召开第一届知识青年代表会,表彰了21名青年五好职工、41名生产能手、36名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140名团员、2名党员、116名要求人党的积极分子和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员、帮助老工人家属学文化的文化革命尖兵。张玉华、冯继芳被评为全省知识青年标兵,受到奖励。1969年各级团组织学习曲雅娟的事迹,1971年学习金训华、张勇、冯百兴的事迹,1973年学习冯继芳、高崇辉的事迹。当时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都留有深刻的印象。
1978年知识青年开始返城,青年思想混乱,团组织活动不能正常进行,青少年犯罪率也开始上升,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稳定和生产工作的安全。场各级团组织在党委领导下,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揭批“四人帮”的活动,联系实际协同工会、教育、公安等部门,成立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对失足青少年广泛开展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活动,不少劣迹青少年有了转变。1979年,场团委发出《关于在全场团员、青年中开展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团支部普遍进行“两个”教育,做好8件事活动。两个教育,一是学习法律,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把中央广播电台《刑法讲座》13讲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团课、书面测验、团的知识问答等形式的学习,使团员青年懂得法律知识,自觉地遵守法律;二是学英雄树新风的教育。大力宣传对越反击战英雄、张志新烈士和雷锋的先进事迹,号召学英雄,见行动,做贡献。8件事是:①各分场级团委、总支写出1份青年思想情况分析材料;②各分场级团委、总支抓1个青年思想教育搞得好的典型支部;③场团委树立1个正面典型;④各支部帮助1个后进青年转化;⑤办好图书馆、娱乐室;⑥各支部组织1次有教育意义的活动;⑦每个人做1件好事;⑧开展一帮一活动。1980年场团委在全场青年中开展“十能手”、“十最佳”活动,调动了广大青年学文化、学业务、练基本功的积极性。1981年,场团委发出了《关于进行年终“一结二选”工作的通知》。全场选出突击队6个、先进团支部16个、突击队员11名、优秀团干部85名、优秀团员136名、优秀辅导员9名、优秀少先队员30名。在组织全场各小学校开展“红花少年”活动中,有123名少先队员被评为红花少年,5个单位被评为红花集体,受到表彰。1983年2月22日,场团委发出了《关于动员全场团员、青年积极参加第二个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决定》。在第二个文明礼貌月活动中,清理垃圾近300吨、砌花池子413个、植树9 000株。同时,开展了学雷锋送温暖、学张海迪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活动。在响应胡耀邦总书记“采集草种树种,支援甘肃建设”的活动中,全场青少年利用工余课余时间投入采集活动,超额完成了任务,受到团省委嘉奖。全场评出2个先进集体、19个先进个人。1983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中,场直初中体育教师林彬被场团委授予标兵称号。1984年再次组织采集草种树种支援甘肃建设的活动,共采1 625斤,超额完成上级团委下达320斤的任务,涌现出12个先进团支部、24个先进个人。管局团委授予场团委“采种支甘超千斤单位”的光荣称号,同时,又一次受到团省委奖励。1984年在文明礼貌双月活动中,组织青年造林突击队92个,参加义务植树135 00人次,植树132 400株,绿化道路10条;5月开始营建青少年公园活动,全园面积2 000多平方米,团员捐款800余元,献工3 500个,9月落成并组织开园剪彩。场团委在青少年公园里组织了农场首届金秋花卉展览会,观众达3 000余人,展出花卉500多盆。国庆35周年那天,在场部广场组织了大型集体舞会,参加活动有上百人,观众达4 000多人。年底农场举办的首届冰灯游园会,沿着场部门前的公路两侧各部门的冰灯闪烁,青少年公园里集中了冰灯精粹,美不胜收。赏灯的人群留连忘返。1984年,场团委还抓了“六个一好”活动,即学唱1支好歌、讲1个好故事、做1件好事、学唱1段好戏、写1篇好的心得体会、读1本好书;开展向丁红军学习活动;创办《赵光团讯》;加强团干部培训和自身建设;举办“学习爱国格言,激发建场斗志演讲会”;开展了“改革之路”、“我的中国心”征文活动。1984年场团委胡晓元被省农场总局团委授予优秀团干部称号,毕文杰、徐宝珍、黄大强、姜红、姜玉玲、边秀石、周知、胡晓元、张广臣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读书活动先进个人,张广臣、厉奎被团省委评为全省读书活动先进个人,吴宝恒被评为全省青年新长征突击手。二分场团委获得全省青年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场团委荣获全省青年读书活动组织奖。年终评比时,全场评出青年优秀服务标兵22名,青年多种经营能手、致富能手、绿化能手、科技能手及麦收能手40名。
1982~1984年团队评优情况表
表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