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创作

第三节 创作


建场初期,曾有不少业余文学爱好者,进行个人创作或集体创作。大量的新闻、通讯,还有小说、诗歌经常发表在农场办的油印小报上,有的也向省县的报纸或刊物上投稿。在年节文艺会演时,临时创作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二人转、三句半、快板书、相声)、舞蹈、朗诵诗、小歌剧等供文艺宣传队排练演出。
  俱乐部主任周四枚是1958年广州军区转业军官,诗、书、画、曲无一不能,现保存下来的遗作有独幕话剧本《幸福花开》。他创作的一首歌颂北大荒的歌曲,一些老职工还记忆犹新,“北大荒,北大荒,十几年的光景变了样!当年的帐篷变工厂哟,当年的荒野翻麦浪;当年的老兵当了场长,当年的娃娃上了机床。闪闪明镜呀,水库闪银光;青青的草原哟,放猪羊;幸福花开香千里呀,如今的北大荒呀,赛天堂;……”悠扬的曲调,美好的寄托,至今令人回味。周四枚在北大荒生命是短暂的,他有很多绘画作品已经散失,有幸留给赵光人民仅有的艺术作品,令人难忘。1959年国庆节那天《赵光报》第4版登载了一篇赞美赵光的歌曲《致敬!英雄的农业城》也是他作的词,他的战友原场机关党委书记林春义谱的曲。李任安从广州军区转业来赵光多年从事教育工作,他的《水兵来到北方》这篇文章,1959年发表在《嫩江日报》上。还有一位文化宫主任李玉铭,在60年代就以能写会画在赵光著名。这期间他作了不少电影广告、绘制领袖像、创作展览会连环画,也曾搞过雕塑和版画。《北安日报》、《黑河日报》有他大量的宣传画作品。1965年,他的版画《农场放映员》被黑龙江省工农兵美术展览会采用。1961年,为纪念建场14周年,孙志文、任克两人撰写的以《巨变的十四年——农业城的史诗》为书名的小册子在农场内部油印后,由宣传部门下发到基层单位。任克创作的话剧《绿路新苗》也曾搬上舞台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