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农机队伍

第四节 农机队伍



                 第四节 农机队伍
  自建场以来,农场始终把建设一只素质高、技术过硬的农机队伍放在首位,选择文化基础好、素质高的人员进入农机队伍。1985年农场有机务人员1 275人,初中文化程度924人,占总人数的72.47%;高中(中专)文化程度350人,占总人数的27.43%;平均年龄 40.5岁。在机务人员的选聘与培养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把好机务管理人员的选拔聘用及能力提高关,把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安排到领导岗位,担任生产队的机务队长工作,并积极参加北安分局农机处举办的每年一次(10~15天)岗位培训班。
  二是在机务工人中开展大练兵活动。以需促练,以练促提高。1985~1995年期间,共举办7届大练兵,每次大练兵都评出各类技术能手,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以典型示范,促机务人员的技能提高。
  三是在机务人员的安排上采取先培训后上岗的办法。1996年以后,送出培训的机务人员达到100多人次。邀请约翰·迪尔公司技师来农场培训机务人员300多人次。
  四是对在岗机务人员采取了上下结合、长短期结合的培训方式。农场农机科培训车长,生产队培训其他人员,每年培训达 1 000人次以上。1996年在农场职业高中举办了第一期收获机车长脱产培训班,历时2个月,有37人参加。
  五是师徒结对,以高带低,共同提高。1986~1996年生产队机务人员配备:拖拉机 4人,收获机2人,轮式拖拉机1~2人。1997年以后,3种车型的人员配备为3:2:1。
  六是靠政策调整,稳定队伍,采取以机带地的方式,增加机务人员的收入。2005年全场机务人员381人,其中初中文化程度241人,占总数63.25%,比1985年提高 9.22%;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40人,占总数36.75%,比1985年提高了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