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畜禽防疫

第四节 畜禽防疫



                 第四节 畜禽防疫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农场畜禽疫病主要为牛结核、牛羊布病、口蹄疫、鸡新城疫、禽霍乱、猪副伤寒、马传贫等。随着畜牧业发展结构的不断调整,疫病防治重心向奶牛转移。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主要疫病为牛结核、牛羊布病、口蹄疫和禽流感。2002年以来,奶牛流通加快,为疫病的传播埋下隐患。2003年奶牛布鲁氏菌病首先在十九队和十五队发生,虽然严格隔离封锁,但因奶牛数量多,密度大,且相对集中,后仍在十七队、一队、二队、三队和三十七队相继发生,两年内共扑杀患牛79头,并将十五队设为疫点,进行封锁。
  受国际、国内严峻的疫情形势影响,垦区加大了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农场2004~2005年先后投资26万元和80万元用于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配齐常规化验药品和设施,农场投资40万元,改建一所占地 450多平方米的集畜禽防疫治疗动物化验为一体的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针对动物防检疫工作农场也制定了相应措施。一是制定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储备金50万元,用于重大疫情的预防、监测、控制、扑杀、封锁、消毒等。对检出的阳性家畜坚决淘杀,其损失农场给予部分补贴:奶牛成母牛每头5 000元、育成牛2 000~3 000元,肉牛成牛2 000元,羊100元。二是对于外购家畜要履行申报、审批程序,进行场外检疫、隔离,半个月后仍为正常者方可引入。三是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责任追究制。在动物防检疫工作中,突出居民组 (生产队)动物防疫员的主体地位,农场畜牧科统一部署,采取居民组(生产队)分头防疫联合检疫的方式,使奶牛、肉牛、羊结核、布病检疫率全部达到了 100%,“五号病”、禽流感免疫率全部达到了100%。对检出的阳性牲畜,及时扑杀,并给予了相应的补贴,对净化布病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加大了生猪定点屠宰厂的管理,畜牧科和定点屠宰场签定了屠宰管理工作责任状,和动物检疫员签定了动物检疫工作责任状。农场设 2名检疫员,严把宰前宰后检疫关,严格索证制度,杜绝了私屠滥宰现象发生,确保人们吃上放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