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机修造厂(所)
第二节 农机修造厂(所)
第二节 农机修造厂(所)
1985年以后,修造厂始终未能走出经营低谷,企业以修修补补的零活为主,效益不好。1990年初,薛德祥担任修造厂厂长后,经过对市场调研,按照“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廉”的原则,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出小型农机具,使生产出的农机具销往海伦、逊克、格球山、红星农场等地,产品外销率 80%以上。同时修造厂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克服资金紧张状况,年初集资购原材料,采取一系列措施增收节支,企业效益连年递增。
1997年,农场对场办工业企业实行了内部模拟股份制改造。修造厂全部股本 62万元(一次性转售),内部职工股金39.3万元,占63.4%,相关人员(生产队机务队长、农机科人员)股金22.7万元,占 36.6%。修造厂转制后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控制原材料进厂价格和质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并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开发新产品,形成耕耙整地、种植施肥、田间管理、植保晒场、收获、装卸和运输机械等7个系列,100多个产品。同时根据用户需要生产12马力小型拖拉机配套的三铧梨、除草机、点播机和镇压器,并向用户承诺了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全厂上下加班加点也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当时出现三天生产 5台带式拾禾器,两天制造4台深松机的高速度,一周创产值 17万元的高效益。1997年修造厂创产值180万元,实现利润18万元。1998年修造厂又先后研制生产了喷药机、4.4液压耙、扒谷机、白瓜子分离机等,当年仅制造一项实现产值150万元,利润 15万元。2000年以后,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修造厂经济效益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