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粮油加工厂
第三节 粮油加工厂
第三节 粮油加工厂
农场于1972建成投产赵光粮油加工厂,1979年该企业被北安管局上收,成为管局直属工业企业。1991年又重新归属赵光农场管理。针对富余职工人数多问题,粮油加工厂新设粮油经销部、肥皂车间、水泥瓦车间,扩建挂面车间,改进制油车间。一方面选派多名高中毕业生去大专院校培训,另一方面为生产等级面粉进行多次考察论证。1992年农场工业科和加工厂领导一同到西安、青岛、济南和北京考察,选择水平高、费用低的设计单位着手制粉车间的改造设计。1993年农场投资600多万元,对粮油加工厂厂房和设备进行更新改造,1994年5月改造正式完成。工厂改造后可生产特一、特二和专用面粉,年加工能力 3万吨。其工艺技术水平在当时国内面粉加工行业属一流。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农场主管领导和加工厂领导共同研究,采取措施,为企业落实小麦和大豆原料,同时加强产品销售队伍。1994年粮油加工厂小麦粉产量 9 602吨,比上年增长356%,企业实现利润79万元,充分显现了技术改造的必要性。
1997年,粮油加工厂按照农场对场办工业企业实行内部模拟股份制改造要求,以减少管理机构、精减人员、充实生产一线为原则进行模拟股份制改革。原粮油加工厂改设为三家经营实体,即挂面车间和制油车间一次转售个人经营,制粉车间实行股份制经营成立富雪面粉股份公司,内设生产销售部、财务室、中心化验室和仓储办,定编61人。公司全部股本 1 105万元,农场控股773.5万元,占70%;内部职工股金239.5万元,占 21.7%;农场内部相关人员(机关、生产队管理人员)股金92万元,占8.3%。2000年6月,加工厂通过资产清查、评估,签订转售合同。自2000年9月1日起,农场将粮油加工厂的净资产作价一次性出售给以原厂长孙宝君为代表的粮油加工厂全体职工,在企业内部实行全员参股,组成有限责任公司。农场转售的产权和原粮油加工厂所欠农场的债务合计 479.4万元,均由新组建的富雪粮油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负责在2008年底前全部还清,至此,面粉厂完成了从模拟到实质性的改造。改制后的企业设生产、经营、销售和财务四部门,有员工71人。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富雪粮油公司顶住了小麦市场价格波动大,面粉销售受山东面粉和当地小面粉厂冲击的压力,企业经营逐步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