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四章 安全生产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一节 基本情况
1985~2005年农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残缺不全到完善管理机构、从隐性机构到独立办公,无论其队伍还是职能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的管理体系和较为科学的管理机制。
一、安全生产组织建设
农场的安全生产组织建设,除延续了以往的管理模式 (副场级干部为安委会副主任,负责主管战线安全生产,各行业的科室长是各行业的安全生产负责人)外,从 1989年起,安委会主任由场长担任,增设了安全生产行业管理机构,并发展到农机、工业、消防、交通、文教卫生、森林防火、基本建设、电业、多种经营、锅炉压力容器,使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系统化,安委会下设安全办,是农场安全生产日常管理部门,基层单位行政一把手任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
1989年以前安全工作由劳资科代管,劳资科副科长兼任主任。
1989~1992年成立安全办,并独立办公。
1992年下半年~1993年安全办与劳资科合署办公。
1994年开始安全办成为独立科室,安全办成员最多达2人。
1985~2000年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变化情况:
1985~1986年没有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而农场有一个隐性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由劳资科代管。
1987年农场正式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由副场长担任,办公室设在劳资科。
1988~1992年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赵永才(场长),副主任李春喜 (工会主席)、王喜云(副场长),安全办主任张永信。
1993~1995年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张忠庭,副主任汪文明(工会主席),安全办主任张胜龙。
1996~1999年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张忠庭,副主任谢吉成(工会主席),安全办主任张胜龙。
2000~2005年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由场长孙福山、吕贵山担任,常务副主任薛德祥 (副场长)、黄大强(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刘延学。
二、安全生产 生活措施
(一)农机安全监理建立机构,农机安全管理进入了法规管理轨道。
(二)安全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有抵押金、有目标、有考核办法、有奖惩)。
(三)进一步完善强化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即“谁主管、谁负责”。
(四)安全教育培训改为两级,农场培训安全员,基层培训职工,培训率达99.6%以上。
(五)内业建设向规范化迈进。
1.统一“安全生产工作记录簿”、“安全讲班”“逢九讲评”等活动记录簿册。
2.特殊工种如锅炉工、电工、铸造、机务人员、警卫建立档卡。
3.制定场直单位及生产队晒场十项安全管理标准,《安全生产管理汇编》编入各岗位的安全生产制度。
4.安全教育次数、自查次数、例会次数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基层单位每月都要进行一次)。
(六)基本建设坚持“三同时”(同时设计、施工、验收)的原则。
(七)田间作业设安全岗,安全岗、安全员有安全旗。
(八)每年按国家要求和上级布置,进行三次有主题、有内容的大型活动,即“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周”、“百日安全活动”。
(九)安全技术改造费作为清除安全生产隐患的重要资金来源,年初做计划,年度上报使用情况,专款专用。
(十)晒场机械防护装置齐全,生产、生活用电有统一规范。
(十一)劳动保护用品要配备到位,逐步过渡到生产经营者自行解决。
(十二)锅炉压力容器坚持锅检部门专检制。
(十三)坚持每月通报一次安全工作情况,宣传规章制度,传达上级精神,布置工作。
(十四)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十五)教育要切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安全防范系统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