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德育

第六节 德育



                 第六节 德  育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德育大纲》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意见》,省教委《德育工作细则》精神,赵光农场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原则,把德育工作贯穿在学校管理之中、教学之中、各项活动之中、社会实践之中。多年来具体采取了五个方面措施。
  一、建立网络机制 全方位育人



  此网络体现了在党支部领导下,校长、书记负责,德育办总抓,班主任主动抓、后勤、政工、团队工会侧重抓,全体教师配合抓的新格局,形成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新机制。
  1991年5月,农场党委为了加强德育工作,决定把原来隶属场工委领导下的5个党支部单独成立了教育总支,单永江任总支书记,刘杰任副书记。
  二、培训队伍 提高育人能力
  1991年,农场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项规定》。各学校也相应制定了德育规划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根据农场文件精神,教育总支把培训德育队伍纳入了工作日程。
  一是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和国家教委、省教委有关德育文件,吃透精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用法律规范教师行为,用制度约束教师行为;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思想;学习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函、实质,树立以生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进而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1999年 1月14日~16日农场教育科领导、中小学校长参加黑龙江省素质教育学术报告会。学习全国模范班主任任小艾、丁榕、魏书生先进事迹。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分别组织全场教师收听观看了三位先模的录像讲座,通过讨论、写观后感的形式,学习先模教育思想、管理机制、敬业精神,使教师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二是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举办德育工作专题讲座。参加人员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团队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利用电教馆,全场教职工均参加培训,每年达 500人次。此外,教育科每年召开一次德育工作演讲经验交流会。各学校根据教育科的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队伍培训工作。农场初中坚持班主任月例会制,定期培训、演讲、经验交流制,促进了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扎实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创造了条件。
  三是学习外地经验,开阔德育工作视野。多年来农场教委先后组织学校书记、校长到北京62中、哈市 6中、牡丹江立新小学、齐市八中、龙江实验小学等实地考察,加深了优美文明、艺术的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认识,增强了环境育人的责任感。
  四是树立典型,以榜样的形象引导人。90年代为了弘扬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农场把扎根边疆、无怨无悔的哈市知青邱广学的先进事迹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永江的先进事迹分别录制成专题片《师魂》、《红烛赞》,利用教师节期间分别向全场播发。1998年农场教育科组织全场教师听取了农场高中语文教师艾凤芹身患癌症,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重病期间一心想着学生,把生命献给了教育事业的动人事迹报告会,使全体教师深受鼓舞和教育。2001年4月 20日农场下发了《在全场开展向陈允红同志学习的决定》,农场党委号召全场教师向陈允红学习,并做出决定:陈允红由中学一级教师聘为中学高级教师。
  三、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德育功能
  多年来,农场始终把课堂教学做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战场。要求教师在理解、把握教材的同时,要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并做为教师备课考核的主要内容。在授课时要突出教书育人的主旋律,把德育渗透贯穿于教学始终,达到文道结合。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要求,小学要从习惯养成入手,重点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五爱教育、文明守纪教育。初中要加强国情教育、法治教育、纪律教育、品德修养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农场始终把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多年来小学的养成教育是从幼儿教育抓起,初中的教育从小学加以渗透,进而使幼小衔接、中小衔接在品德教育方面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各学校将主题班团队课,纳入了教学管理和班任量化考核之中。按照学校课程表的安排每班每周一节班、队课雷打不动。主题班、队课班主任教师不但精心备课,而且要有教案。多年来,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主动活泼的主题班、队课,不但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发挥,各种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且使全体学生受到了集体主义、遵纪守法、理想前途、“五爱”、国情等多种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赵光农场中小学校与当地派出所建立了警校协作体。开设了法治教育课,定期邀请了派出所干警给学生讲授法制课,结合青少年犯罪的具体案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进行法治教育,每年受教育面达100%。法制教育课的开设对青少年知法、懂法、遵纪守法,将来成为合格公民奠定了法律基础。
  近年来根据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高,学生的心理压力大、成熟早、感情脆弱等特点,中小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这对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一定作用。
  90年代初,为了搞好小学少先队与初中共青团的衔接,1993年 8月农场初中在垦区率先建立了少年团校。团校重点接纳培养初一学生,每期 100人。团校有校规、章程、授课时间表、教师等。1996年 8月农场高中建立了青年党校。通过团课、党课的教育,不仅在学生中培养了一大批德育骨干,而且使进入团校、党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1994年农场初中团校被省教委、省团委授予“达标中学生团校”称号。1996年 6月场直小学被团省委、团少工委授予“少先队标准化学校”称号。1999年7月1日农场高中三年级学生程丽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2003年3月农场初中被总局评为优秀团支部。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近年来赵光农场中、小学开设了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场史教育,有专人授课,并纳入学校教学课程计划。为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小学开展了百首古诗竞赛活动,初中开展了场史有关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授课和竞赛活动,使学生受到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爱场、爱家乡的教育。2000年农场中、小学被总局分别命名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校”。
  四、挖掘资源 开展德育活动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农场多年来采取了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的管理机制,突出了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是由老干部科、宣传部和教委联合组织了由建场元勋和离退休老干部组成的报告团到各校巡回讲演。高级农艺师朱隆飞,用自已当年建场时艰苦奋斗、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的亲身经历,大讲北大荒人的光荣传统,使学生受到不忘过去、珍惜今天、展望未来的教育。二是成立家长学校,每学期进行两次活动,活动形式既有如何教育孩子的专题讲座,又有教子有方的经验介绍,还有学生介绍学法等。由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家长的赞誉。三是由工商、公安、宣传部、防疫站等部门联合组成检查组,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对不符合教育部门要求的各种娱乐场所一律清除,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四是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五是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进行国旗在我心中和时事政治教育。六是在开设劳动技术课的同时,根据农场的部署,各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夏锄拔草或义务植树活动,并经常参加校园环境建设劳动,强化学生的劳动技能训练和劳动意识的培养。七是各学校不定期举行各种活动的表彰会和老校友报告会及献爱心活动。据2005年统计,为灾区和有困难的学生捐款、捐物达10余万元,做好人好事5 000余件。
  农场在90年初就把校园环境建设纳入了领导的考核之中,各学校环境建设在80年代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改观。
  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把校园文化建设与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与义务教育、晋升总局示范中小学结合起来,农场初中把校园规划为四个区,即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绿化区。校园实行封闭管理,一踏进初中校园,映入眼帘的是柳树、松树、榆树高低错落有致,各种造型别具一格,通道相间有序,体育器材齐全完善。既体现传统美德教育,又突出了现代文明守纪教育。各学校把墙壁说话做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侧面,中小学教学楼内的方厅中,有中小学生守则图板、伟人画像、红旗等,各楼层分别悬挂着先模、科学家,学生书、画展及参加各种竞赛的学生照片。一年四季楼道窗台的各种盆花争芳斗艳,绚丽多彩。在教室里,有班训、国旗、名人警句。特别是各班的壁板各有特色,把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审美性融为一体,达到总局提出的校园“十有六无”的要求和环境育人的目的。
  “十五”期间农场初中和小学都被评为总局级“绿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