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抗击“非典”
第九节 抗击“非典”
第九节 抗击“非典”
自2002年11月以来,广东省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其他部分省市也相继出现输入性病历,存在着疫情爆发、流行的潜在危险。
赵光农场抗击“非典”战役继2003年 4月22日分局召开防控“非典”电话会议之后,立即开展。于4月 23日下发了《赵光农场防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全场上下积极行动起来,卫生战线的卫生工作者毫无畏惧,纷纷表决心、写请战书,要求到最危险、最艰苦的“非典”防治第一线工作岗位中工作。在这70余天没有硝烟特殊战斗中,赵光农场党委,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保障农垦赵光地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将抗击“非典”这项特殊任务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在两个多月里的时间里,农垦赵光地区抗击“非典”工作,得到了分局指挥部大力支持和关怀,分局指挥部的主要领导,亲临农场组织召开农垦赵光地区协调会议,多次来农场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在这二个多月时间里,多次接受过总局、分局、北安市抗击“非典”指挥部的检查指导,并对农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在总局、分局、北安市相关会议上给予了表扬。农场被评为省级“抗击非典先进单位”,一大批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人员分别被省、总局、分局评为先进个人。
一、加强领导 健全组织 落实责任 抓住抗击“非典”工作的关键
首先农场成立了以农场场长、书记牵头的赵光农场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领导组织,成立了农垦赵光地区控制“非典”指挥部,设立了指挥中心、调度中心、咨询中心。设专用车辆二台、专用电话两部,24小时有值班人员接听电话和有关“非典”知识的咨询。
各基层单位也相继成立了防“非典”领导小组,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农场场长、书记分别与局直单位、农场相关重要部门签订了14份责任状,指挥部常务副指挥与各基层单位签订了69份责任状,建立服务网络,构建起抗击“非典”责任区。各基层党组织、居民委分别与中心户长、栋房组长签订了 667份责任状,将抗击“非典”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建立了由 576名基层单位骨干组成的“包片、包队、包房、包户”的抗击“非典”队伍,为农垦赵光地区取得抗击“非典”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二、建立制度 完善措施 保证抗击“非典”斗争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抗击“非典”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了八项工作制度、八项工作措施,制定下发了《农垦赵光地区抗击“非典”工作预案》、《赵光农场预防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程序》,下发到基层每个支部。
(一)制定了八项工作制度
一是制定了在防控“非典”期间的党员干部必须坚守岗位,严格履行外出请假制度和干部值班值宿制度;发现擅自外出者,一次黄牌警告、两次免职;对工作不利,造成漏查、漏报、迟报的,其责任人就地免职;各单位主要领导手机必须全天开通,家庭电话保持正常接听;关键时刻,必须冲锋在前,对擅离职守、知难退却、贻误战机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二是制定了发热门诊、信息中心、调度中心、留观室、流行病调查、消毒及消毒药品管理等医务人员工作制度。
三是制定了卫生防疫检查站工作制度。
四是制定了“非典”疫情日报和零报告制度。
五是制定了大型集会请示报告制度。
六是制定了流动人口检查、登记、报告制度。
七是制定了办公场所、客运站、宾馆、学校、饮食服务行业等公共场所消毒制度。
八是制定了监督举报立功受奖制度。
(二)采取了八项措施
一是医院购置了13万元的预防治疗“非典”药物;农场投资 5万元购买了消毒药品;配隔离服100套、口罩2 500个、隔离鞋50双、消毒喷壶30个、消毒标识牌 260个,红外线体温计二台。
二是设置预防控制“非典”专用车两台 (一台用于指挥、检查、指导,一台用于发热病人接送),举办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5次,召开了全体医护人员宣誓大会,抽调了优秀医护人员24名,专职在发热门诊及卫生防疫检查站工作。
三是投资6万余元建立了规范的发热门诊及检查站工作人员休息隔离区(将原二门诊专门设为发热门诊和留验病房)。
四是中小学校保证了通风消毒,做到了食堂卫生监督检查、每餐一查,在中小学校园内投资3万元新增了流水洗手器具,实行了校园封闭式管理,严格了学生晨检制度的实施。
五是对客运车辆进行了严格的登记排查和消毒。客运站在检票口设立了“非典”检查员,投资3 000元建立了“非典”留置观察室,共计检查了5 957人次,其中查出来自疫区人数17人,留下观察3人。
六是实施了对外来务工人员严格检查和采取了留验观察15天的必要措施,共计在农场医院发热门诊检查及隔离观察疫区人员23人,有效地控制了施工工地务工人员的疫情。
七是结合防治“非典”工作,开展环境建设工作,全场从4月 27日开始展开了大规模爱国卫生活动,全民动员,净化了生活空间,有力地促进了防控“非典”工作顺利开展。
八是用态势控制图方式,全面摸清各单位流动人口的底数,掌握了预防控制“非典”主动权,达到提前控制的目的。
三、“七式”工作法扎实有效 统缆抗击“非典”全过程
根据赵光农场交通便利、流动人员多、控制难度大的特点,制定了防制“非典”工作“七式”法,即:立体式宣传、地毯式排查、巡回式指导、隔离式留验、封闭式检查、奖赏式举报、严厉式处罚。
一是立体式宣传。由宣传部负责,在醒目之处悬挂永久性宣传标语8幅,出动宣传车3天,深入全场 50个单位、1 187个居民家中、3所学校、7个局直单位、火车站进行宣传指导,发放紧急通知9 000份、宣传单2万份。农场广播电视局制作防控“非典”新闻26条,播放预防知识解答37条,通过农场广播播放预防控制“非典”宣传内容67次。农场司法分局通过法律知识宣传教育途径,积极配合全场性抗击“非典”工作,在抗击“非典”斗争过程中,翻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20份发放到各基层单位,出动宣传车辆深入居民区发放宣传单2 000余份。农场二十队编写了50余条抗击“非典”谚语、顺口流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全场上下做到了图文声情并茂,人人皆知、警醒长在、责任在身。经过全面检查及抽查,各单位板报覆盖率95%、宣传教育覆盖面100%、知情率100%。
二是地毯式排查。农场各基层单位按照指挥部要求,将下列情况逐一进行了排查,其中在疫区的学生158人,在疫区打工人员 819人,在疫区的亲属(可能来农场)的373人,已出差在疫区的人员30人:途径疫区车辆数5台,疫区客户人数10人,婚丧事宜疫区可能来场人员 40人,疫区拟来场或来场打工人员66人,其他可能从疫区来场人员85人,共计涉及家庭 1 054户,控制人口1 581人。
三是巡回式检查指导。农场成立了两个巡回小组逐一对全场各单位进行检查指导,检查的重点是消毒药品和消毒技术、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医学隔离观察的管理、抗击“非典”文件资料的整理保存等方面的检查指导。
四是隔离式留验。对于从疫区来场的人员一律隔离观察15天。农场职工医院发热门诊负责健康体检,疾病控制办负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基层单位负责隔离人员日常监督管理。在整个抗击“非典”战役过程中,农垦赵光地区隔离观察人数为423人,其中隔离疫区来赵光人员246人、医学观察疫区来赵光人员26人、发热留观疫区来赵光人员1人、隔离接触疫区人员150人,发热门诊体检人数为116人,疫区来赵光重点人员流行病调查57人。
五是封闭式检查。在绥北公路途经赵光三个主要路口设立了三个检查站,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和消毒。共计路查车辆11 711辆、人员64 177人次,其中查出疫区人员103人。
六是奖赏式举报。发动全民进行疫情监督,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这其间共有有323名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在疫区回场人员的举报,共接举报电话361人次,核实曾到过疫区和从疫区返回的人员157人。
七是严厉式处罚。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领导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或纪律处分。
四、领导重视 靠前指挥 舍得投入 抓住抗击“非典”工作的根本
抗击“非典”斗争的顺利开展,其根本原因就是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舍得投入,真正把人民的生命安危放在了首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赵光农场党政主要领导认识高、行动快,接到上级通知后,立即召开党政班子扩大会议,研究部署赵光农场抗击“非典”工作组织、方案、预案、机构、资金等方面工作。在第一次会议上,场长当即拍板一次性拨款 100万元,使农垦赵光地区抗击“非典”斗争的相关措施一步落实到位。
二是党委书记,在这场特殊的斗争中,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忘我的牺牲精神,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始终工作在第一线。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但是,整个抗击“非典”斗争中他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哪里有问题、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卫生科负责全场的方案和各项措施的制定,以及各种文件的传达、部门协调等全面工作,全科人员经常工作到深夜或黎明。
三是局直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密切配合农垦赵光地区抗击“非典”指挥部工作,在防控“非典”斗争中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亲自布置本单位抗击“非典”的具体工作,特别是在抓好疫区回来人员隔离工作上下了很大工夫,使得分局第三高级中学的抗击“非典”工作,走在了局直单位前列。
四是抗击“非典”斗争重要部门及基层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执行任务迅速、态度坚决。在4月25日农场召开了抗击 “非典”动员大会之后,各部门及基层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积极主动深入抗击“非典”第一线,亲自抓、负总责。教育科及所属中小学领导,针对教育系统人员密集、涉及面广、疫情复杂等特点,主要领导不分昼夜工作在第一线,掌握了抗击“非典”的主动权,为解决农垦赵光地区防控“非典”重点部位相关工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农场交通科、建设科、公安分局、工商物价所、职工医院、卫生科、疾病控制办公室、卫生监督所、计划生育办等单位部门主要领导,结合负责分管的工作积极主动工作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为农垦赵光地区防控“非典”工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做出了贡献。
五、发动群众 武装群众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筑起一道抗击“非典”斗争的万里长城
农垦赵光地区抗击“非典”斗争胜利的取得,一个成功的经验就在于发动群众、用科学武装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大打人民战争,为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广大中小学生、教职工,通过学校进行预防控制“非典”知识系统教育,大大提高了教职工、学生抗击“非典”斗争的积极性,整个校园内,无论是教室还是宿舍处处呈现了抗击“非典”立体态势。中小学校学生抗击“非典”知识普及率达到了100%,通过防控“非典”斗争的洗礼,整个校园内外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已蔚然成风。
二是抗击“非典”斗争中,农场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发挥了他们的光和热,主动到所在的党支部请战,要求参加抗击“非典”一线战斗。整个防控“非典”战役中,全场共计 260余名老干部、老工人战斗在抗击“非典”斗争第一线。
三是农场计划生育网络群体,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抗击“非典”战役一打响,指挥部立即做出了快速反应,决定启动计划生育网络,参加围歼“非典”的战斗。赵光农场计划生育群众队伍,是一支具有组织严密、反应迅速、战斗力极强队伍。在抗击“非典”斗争的日子里,从基层生产队到居民委,从农场到局直各个单位,从每一个栋房小组到中心户长,由 5 600余名已婚育龄妇女组成的抗击“非典”的计划生育网络队伍,她们以栋房、居民楼、居民小区为战场,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是农垦赵光地区的办公机关、宾馆、招待所、托儿所、歌厅、浴池、理发厅、客运站等公共场所,食品加工企业、商场、超市、食杂店、饭店、小吃部等饮食服务行业,在农场工商物价所、农场卫生监督所的具体指导下,非常出色完成了流动人口排查登记及经营场所预防性消毒工作,为农垦赵光地区抗击“非典”斗争,把住了对外服务窗口的大门,展示了这个群体不可估量的作用。
六、弘扬顾全大局 不怕牺牲 忘我工作的精神 涌现出一大批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在农垦赵光地区抗击“非典”斗争的队伍里,有着无数个感人事迹值得我们学习,有着无数个动人的场面值得我们回味,是那些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人们大无畏牺牲的精神,推动抗击“非典”斗争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抗击“非典”过程中,回首工作在第一线的同志们每天的经历,以及遇到的几次大的险情过程中,卫生战线人员,电视台记者、公安分局干警等,在抗击“非典”斗争的70多天里,哪里有险情他们的身影就在哪里出现,充分体现了大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十八队职工冉立军的婚期定在“五一”节,为了保卫人民的安危,他顾大局、识整体,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毅然推迟了婚期,奉献在抗击“非典”卫生检查站工作第一线。在抗击“非典”斗争的日子里,涌现了一大批先进群体。他(她)们是工作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富有牺牲精神的医院发热门诊、绥北公路各检查站、调度中心、指挥中心、卫生科、职工医院、基层卫生所的同志们;是抗击“非典”过程中严密控制重点部位确保无疫情的农场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初级中学、分局第二高级中学、分局第三高级中学、农场客运站同志们;是宣传、组织、协调、控制“非典”疫情相关科室部门的农场公安分局、公安分局交警中队、宣传部、组织人事部、纪委、广播电视局、司法分局、交通科、建设科、卫生科、疾病控制办公室的同志们。是战斗在抗击“非典”最前沿的农场中心居民委、铁西居民委的同志们;是这样一个个群体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抗击“非典”的防线。农垦赵光地区的抗击“非典”斗争,伴随着全国抗击“非典”斗争的大好形势,取得了抗击“非典”零发生的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