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居民经济收入
第二章 居民生活
第一节 居民经济收入
第一节 居民经济收入
1985年,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改变,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场干部职工生活的主要来源还是靠固定的工资收入。农业生产队虽然开始试办家庭农场,但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之缺乏兴办家庭农场的管理经验,导致 85%的家庭农场亏损挂账。全年农场职工人均纯收入433元,人均储蓄503元。
1990年,企业改革逐步深化,农业单位的职工工资与农业效益挂钩,全场农业工人的平均年收入达到900~1 000元;机务工人承包后,机务工人的工资比农业工人的工资增加了15~20%,达到了1 300元左右;工商运建服企业打破了固定的工资制度,年平均收入在1 100元左右;事业单位及机关干部年均收入1 350元左右。全年农场职工年均纯收入1 217元,比1985年提高了240%;居民年人均储蓄859元,比1985年提高了170%。
1995年农业效益显著提高,经调查,承包3 000亩以上土地的家庭农场场长年收入达 14万元以上,承包1500亩的小户年收入也在三四万元左右,养车的职工年收入1.5~2万元,靠外出打工生活的职工年均收入3 000~4 000元。工商运建服企业职工由于档案工资的提高和奖金的增加,每人年收入一般在4 500~5 000元。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年平均工资加奖金收入达到6 000元左右。畜牧业的奶牛养殖户每头奶牛收入4 000元左右。全场职工人均收入 3 064元,比1990年增加151.7%;人均储蓄1383元,比1990年增加61.1%。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1 25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 623万元,占总产值的59%;第二产业1 696万元,占总产值的15%;第三产业2 934万元,占总产值 26%;3 000亩以上规模的家庭农场年收入8~12万元,3 000亩的小家庭农场年收入1.5~2万元。农用机车每台年收入4~7万元。工商运建服企业职工年收入5 000~8 000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年收入 8 000~13 000元。全场职工人均收入2 863元,比1995年减少6%,人均储蓄1 831元,比1995年增加32%。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0 33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2 769万元,占总产值 62%;第二产业1 518万元,占总产值7.4%;第三产业6 047万元,占总产值29%;其他占总产值 8.4%。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年收入15 000~18 000元。全场职工人均收入5 680元,比2000年增加了2 817元,提高了51%;全场居民储蓄总额9 037万元,人均储蓄3 447元,比2000年增加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