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居民的衣食住行
第三节 居民的衣食住行
第三节 居民的衣食住行
一、衣 着
1985年,居民的服装还是极为普通和单一,夏季的确良衬衣,冬季长短棉衣。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到1995年,夏季男士服装以各种不同的 T恤为主,女士以长短裙为主。冬季男士大多流行皮夹克、汗獭帽,女士为羊绒大衣、呢大衣等较高档次的服装。到 2005年,夏季流行高档T恤衫,短袖衬衣。春秋季高档毛料套装,冬季流行风帽式的长短羽绒服、夹克服、貂皮大衣,男女中高档次的皮鞋也相当普遍了。1995~2005年学生的校服、工人的工作服档次也不断提升。
二、膳 食
1985~1990年,居民的饮食比较单一,主食主要是面粉,副食在夏季以园中小菜为主,季冬以白菜、土豆为主。恩格尔系数比较高,基本满足温饱。1995年~2005年,粮食市场开放,粮食品种多种多样,主食基本上是2/3面粉、1/3大米和部分杂粮。1985~1990年人均月消费主食18~20公斤,1990~2005年人均月主食约10~12公斤,而副食和菜类大量增加,据统计,2005年人均消费基本达到肉类44公斤、水产品8.1公斤、蛋类9.2公斤、奶制品 1.2公斤。膳食结构的改变,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
三、居 住
20世纪80年代,农场居民主要居住在砖瓦房,一部分还居住在茅草屋里。1990年以后,由于经济收入的增加,居民建房、装修形成了热潮,一般收入在中等以上水平的家庭都对房屋进行了结构性改造和装修,使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1995~2005年,农场相继建造了12栋住宅楼,总面积59 500平方米,有850户居民购买入住,占农场总户数的 8%左右,全场人均住房面积也由1985年的12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20平方米。
四、出 行
1985年以前人们出行,短途乘胶轮拖拉机或骑自行车,长途乘汽车或火车。1985年以后,随着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骑摩托车出行较为普遍,场内三轮摩托出租车及夏利出租车近百台。赵光至哈尔滨客车线路的开通,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更多的便利,部分农场职工购买了小汽车,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