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农场“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
赵光农场“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
一、“九五”的回顾及“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的编制依据
(一)“九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回顾
“九五”期间累计完成国内生产总直现行价67 727万元,比“八五”增加32 80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4%。其中:第一产业累计增加值为42 402万元,比“八五”增加1 765万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1%;第二产业累计增加值为9 704万元,比“八五”增加 5 213万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7%;第三产业累计增加直为15 621万元,比“八五”增加9 853万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2%。“九五”累计粮豆总产34.8吨,比“八五”增加4.6万吨,年均增长速度为 3%。“九五”累计现价社会总产值135 928万元,比“八五”增加57 043万元,年均增长11%,“九五”期间人均收入3 048元,比“八五”增加1 104元,年均增长速度为9%。从以上的主要经济指标上看,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比较可观的,但从不变价的角度看,经济发展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的,尤其是从“九五”的后四年开始,粮食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至使农业的可比效益下降,职工的总体生活消费水平呈下降趋势。
“九五”期间在农业基础设施及小城镇建设上,先后投入了近 1亿元的资金,提高了农业的抗灾能力和生产力水平。小城镇建设也有了一个飞跃的发晨,新建职工住宅楼4座2.2平方米,新修白色路面2.2万平方米,新建综合服务楼3 458平方米,通讯线路增加至 118杆公里,电话机安装已达2 750部,有线电视安装4 100户,入户率达80%,人均住房面积 12平方米。科技队伍建设已有明显提高,现已有各类技术人员1 100人,其中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350人,初级职称705人;本科毕业生60人,大专毕业生243人,中专毕业生 478人。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素质教育结出了丰硕之果。小学、初中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98%以上,年考入重点高中60人以上,占重点高中招生人数的1/3。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农场职工医院经过40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有26个科系,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已晋升为国家二级乙等医院。现有 140名工作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8%,其中副主任医师10名,主任医药护技师 49名,医院拥有各类检测、治疗设备60台件。其中有美国产CT机一套,匈牙利产500MA大型X线机,日本产心腹两用超声诊断仪,心脏频谱诊断仪,日本产心肌监护仪,胎儿监护仪等高科技设备。最近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医院,黑龙江省第二肿瘤医院,山西省太原市类风湿医院办协怍医院,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开通了 120急救系统,形成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一条龙服务。社会保障事业日趋完善。参加养老保险5 541人。从1990年起,在场直事业、机关、物资等5个单位进行医疗保险试点,1998年扩大范围,吸纳场直各单位全部参加,并选3个生产队参加试点,总计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 020人。
(二)“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的编制依据
以党的十五届四次会议精神为指针,以总局、分局两级党委扩大会议的精神为具体指导。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从国际形势看,知识经济正在兴起,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现实,对国内经济构成很大的威胁,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重要的阶段性变化,突出表现主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粮食的销售价格持续走低,卖粮难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农业在“九五”的后三年,又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职工收入水平下降,种地积极性不高。三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巳指日可待,粮食的进口已不可逆转,已给国内的粮食生产构成巨大威胁。四是由于北方大豆、春小麦品质问题,国家巳明确退出保护价收购。在垦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良好的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研究新问题,制定新办法、新策略,谋化好今后五年经济的发展战略。因此,我们必须在农业产业结构上做相应的调整。以往的、生产商品粮为主的发展思路,巳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需要。“入世”后农产品将面临着再次降价的局面,而与之相比的畜产品所受的冲击相对较小些,我们下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加大畜牧业的发展力度,及与之相配套的畜产品加工业。我场有丰富的草原资源,有肥沃的土地,具备发展以“两牛”(奶牛、肉牛)为主的牧业生产优势。
今后的五年立足于向畜牧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以赵光乳品厂和粮油加工厂为龙头企业,带动其他各业的发展,科学安排,合理布局,以使农场摆脱险境。
二、“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一)“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总局、分局99年两级党委扩大会议指示精神为指导,继续发扬北大荒人的艰苦创业精神,建立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经济结构,坚持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横向联合,推进科技进步,强化经营管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振奋精神,抓住机遇,抢占市场,艰苦奋斗闯难关,同心协力求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场的宏伟目标奋斗。
(二)“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的基本内容
1.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十五”末期,即2005年,实现现价社会总产值 4.6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速度为9.7%,国内生产总值现价为2.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0%,粮食总产量7.29万吨,比2000年增加1.41吨,人均纯收入4 840元,比2000年增加1 840元,年均增长速度 1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 174元,比2000年增加3 818元,年均增长10%。2015年远景目标:实现现价社会总产值11.6亿元,比2005年增加7亿元,年增长9.7%,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为5.2亿元,比2005年增加3.1亿元,年均增长9.5%,粮食总产量8.31万吨,比2005年增加1.02万吨,人均纯收入 9 500元,比2005年增加4 660元,年均增长 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 376元,比2005年增加15 201元,年均增长9.6%。
2.农业发展情况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压麦、增豆、增油,使小麦的面积占20%,大豆面积占45%,油菜面积占20%,青贮等经济作物占15%。优化品种结构,小麦以龙94—4083、新克草九号等为主栽品种。大豆以黑92—1544、北疆94—395、北垦94—11为主栽品种。油菜以勤油工 14、格劳宝、宽枉姆等为主栽品种。利用4~5万亩的黄土岗地或地力比较贫瘠的地块,试种无公害、无污染的小粮豆,使之打入绿色食品的行列,这种产品深受韩国、日本、美国的欢迎,并且出口价格在5元/公斤左右,力求农业产值在稳定的基础上有所增长。
3.工业发展情况
力争今后的五年对赵光乳品厂进行更新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十五”期间,把乳粉生产扩大至日加工鲜奶160吨的乳粉生产线,上一套保鲜奶加工生产线,年处理保鲜奶8 000吨,到“十五”末期达到年产乳品3 000吨,产保鲜奶 10 300吨。对粮油加工业进行更新改造,上一套年加工小麦 6万吨的小麦粉生产线,设备生产线采用意大利设备。在畜产品加工上,拟上年屠宰万头肉牛的屠宰冷冻厂一座,上一小型的豆制品加工厂和厩肥加工厂,以带动农业、牧业的发展。
4.畜业生产情况
“十五”期间,立足于发展以“两牛”为支柱产业的畜牧业生产及后续加工,在今后的五年拟建一万头商品肉牛生产基地和千头奶牛示范小区,两大畜牧项目,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至2005年使奶牛存栏达8 000头,肉牛存栏达6 000头,使之成为农场的半壁江山。除此以外我们还相应的要建立100万只大鹅生产基地和发展以养猪、养鸡为辅助的畜牧业生产。
5.交通、运输发展迅速
2005年实现沙石公路总里程235公里,货物运输量18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1 170万吨公里,旅客运送量达3.4万人,完成旅客周转量179万人公里。
6.建筑业及小城镇建设长足发展
2005年房屋竣工面积5 500立方米,工程验收优产品率97%,人均住房面积18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29平方米,住户燃气率55%,集中供热面积达6.3平方米。
7.扩大外贸出口积极引进外资
“十五”期间积极寻求与外商合作,争取将生产的优质牛肉打入国际市场 5 000吨,拟利用外资5 225万元,搞鲜奶加工和农机具建设。
8.继续开展科技攻关、新技术推广应用
“十五”期间继续搞好原垄卡播作物示范推广,大豆30cm平播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高产多抗优质小麦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大豆高蛋白、高脂肪品种的引进,油菜双低高含油量多抗品种的引进推广,全面推广叶面笼肥技术措施等六个科技推广项目;搞好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超高产攻关试验,建立特色农业试验基地,测土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等四个攻关项目的研究。
9.加强林业建设,加快我场生态林业建设步伐, 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完成造林4.8万亩,其中纯增面积1.5万亩,完成森林抚采面积 6 000亩,生产木材5 000立方末,增加绿化大苗培育,发展温室花卉和新、奇、特产品,积极推广应用容器育苗,提高造林、绿化质量。
10.医疗卫生事业逢勃发展
卫生工作以提高全场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核心,保障全场人民基本卫生服务,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卫生服务需要。重点抓好基层卫生所建设、预防保健事业和人才培养三项工作。21世纪全场人均期望寿命78岁,婴儿死亡率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0/10万以下,地方病得到全面控制和基本消除,巩固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场成果,全场居民安全卫生饮用水达到95%以上,甲级卫生所达到9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
改革医院体制,实行一院多制,把医院后勤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经营实体,放活第三产业,突出抓好护老康复科为龙头的卫生产业支柱建设,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医院要突出“以病人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扩大服务功能,走出医院建立“家庭病房”,大力发展杜区卫生服务,充分利用我场所处地缘优势,开拓医疗市场,全方位实施周边服务和医疗战略,在北安垦区农场医院阵容内部抢先成为区域卫生发展龙头。夯实卫生所基础建设,确保广大基层职工群众及时得到最基本的卫生保建服务,场医院在保证基本医疗,急诊急救前提下,努力实现二级甲等医院工作质量标准,经过短时间努力,实现系统化、专业化发展格局,着重发展脑外科、肛肠外科、普外科、骨外科、风湿科等相关小科系建设,形成自己特色,加大卫生行政执法力度,加强计划生育、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工作,要依法加强婚前保健工作,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服务,搞好优生优育工作。
11.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教育为垦区经济建设服务,为垦区输送科技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十五”期间继续推进集中办学,将原有的 4个分校合并入场直小学,由原来的7所学校变为3所学校,即:高中、初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达 98%以上,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95%以上,高中毕业生合格率达90%以上。推广电化教学,普及率达100%,高中考入大学率达50%以上。初中考重点中学率达50%以上,小学升入初中达100%。
12.通信、信息网业规划
通信线路达到190杆公里,通信光缆达110公里,覆盖全场各地,电话机安装2900部,电话普及率达3%,计算机上网65台。
13.广播电视事业规划
农场有线广播站点达32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调频广播站 1个,覆盖率达100%,电视转播台 1个,有线电视台站发展到27个,接收电视节目30套,有线电视覆盖率100%,卫星地面站10个。
14.农场政法事业得到巩固和加强
公安部门认真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推进打防控一体化建设,确保一方平安,努力完善“1113”警务运行机制。认真贯彻以防为主方针,加大治安管理力度,尽最大努力控制恶性案件的发生,破案率在 90%以上。加大检查机关的查案力度,加强农垦法院的审判调解工作。
15.加快档案管理观代化和办公自动化的进程
“十五”期间以继续贯彻实施《档案法》为中心,进一步加强档案的制度、队伍、基础建设和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档案装备和设备,在有条件情况下,增加购买密集柜5列,吸湿机1台。尽快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开发档案信息系统,进入微机网络管理,更好为农场经济建设服务,计划2001年前档案管理进入国家行列。
重视和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办公效率,在量力而行的情况下,2001年逐步配套效能好的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和胶印机。
16.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规划
劳动就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问题,是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随着企业减负增效,一部分人要从原岗位上分离出来,每年还要新增加部分社会劳动力,因此,实现充分就业的任务十分艰巨,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解决就业问题是今后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大力发展和兴办第三产业,坚持企业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下岗职工发展服务业。办好劳务市场,2000年开始起动,2005年达到规范化,2000年至2010年社会劳动力和新增社会劳动力一律送入劳动力市场,实行用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单位招工、用工到市场,鼓励职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把没有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100%分流安置到种植业、养殖业上来,对新劳动力每年按 30%安排到生产队搞种植业。发展用工密集型产业,引导人们尽快实现就业,例如:种植药材、经济作物等。在‘十五”期间计划安置下岗职工472人。
社会保险工作以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职工参保意识,扩大保险范围为重点,逐步实现社会保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从2000年起,国有企股份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率达100%,个体劳动者养老保险参保率达50%,每年递增5%,到2010年达 100%。从2000年起,在全场签订劳动合同职工中开办医疗保险业务, 2005年达到 25%,2006年~2010年达到50%,2010年~2015年达100%。从2005年起开展工伤保险工作试点2010年在全场企业中,开办工伤保险业务,从2005年起开展生育保险工作试点,2010年在全场企业中开办生育保险业务,加快全场医疗保险的推进速度,在2005年末全部实现职工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