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场经济(节选)

三、文征

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场经济(节选)



                    赵永才
                 (1990年11月28日)
  1990年,既是我场认真贯彻执行总局、分局垦区工作战略重点实现“两稳两兴一良化”的一年,又是我场“科技兴场,管理兴工”的起步年。一年来,在局场两级党委和科委的领导下,经过全场职工、干部、科技人员的团结奋斗,依靠科学技术,战胜了低温、冰雹等自然灾害,不仅农业生产夺取了超历史的大丰收,而且各行各业也都取得可喜的发展。为此,全场广大干部、职工深受鼓舞,对完成“八五”计划增强了信心。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学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为完成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而努力奋斗。
  一、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产的回顾与总结
  赵光农场是全国第一个机械化国营农场,至今已有43年的历史。回顾40多年的发展,主要经历了6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二年,耕地面积只有5万亩,处于开荒阶段。尽管粮豆亩产 20.1公斤,却标志着老一辈拓荒者和科技人员唤醒了沉睡千年的黑土地的创业的精神。
  1949年至1958年,我场土地面积增加到27.9万亩,总产翻了三番。其主要原因一是各种机械设备增加,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二是引进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方法,发挥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1959年至1969年,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农业科学技术仍有新发展,在推广优良品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播种方法和栽培技术,粮豆总产量比前十年提高26.2公斤,再次证明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1970年至1978年,十年浩劫期间,一批老干部和科技人员承受着精神和身体上的压力和创伤,怀着一颗爱国之心,为了农业的发展,为了国家和人民而忘我的工作着研究着,更新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豆麦产量年平均提高2.7公斤。
  1979年至1984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给农业生产注入了活力,一方面国家调整了粮价,一方面平反冤假错案,广大知识分子政治地位得到提高,生活待遇得到改善,迎来了科技的春天。调整生产关系,加大科技研究, 6年间,粮豆平均亩产实现了133.85公斤,比9年年前平均亩产提高33.5公斤,年平均增长 5.58公斤。这更加显示出依靠科技进步的巨大作用。
  1985年至1990年,是深入改革的 6年。我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行“户为基础,统分结合,农业生产协作体”的农业改革模式,兴办家庭农场,正确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改革管理体制,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企业管理科学系统,不断引进现代农业新科技,更新换代优良品种,进一步改进农业栽培技术,改进和引进大型农机具,进行农机作业标准化、示范化,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加大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增产潜力,增加抗灾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农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丰收。1990年,粮豆亩产达到 251.2公斤。实践证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场经济的巨大作用。
  这些年来,在畜牧养殖、林业发展、工业技术、文教卫生等各行各业上依靠科技进步,在历史的基础上健康发展,改革以来大步前进,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回顾历史和总结现实,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要重视科学,农业问题最终可能要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实践又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不会自然而然的成为生产力。
  二、基本经验和体会
  第一、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知识活的载体,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是科技发展和经济振兴的关键。
  我场建场时只有 4名科技人员,60年代发展到近百名,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十分关心科学技术,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进行职称评定,调整科技人员工资,到1984年全场科技人员达到551人,占职工人数的5.93%。1986年农场投资培训中青年职工、干部,到1989年,全场科技人员达到1 204人,比1984年增加了1.19倍,其中高级职称增加到 29名,中级职称140名,初级职称501名。农场不仅工作上大力支持,政治和生活上尽可能给予关怀,1980年10年来,先后批准吸收发展知识分子党员95名。这支科技队伍在各条战线上为发展生产艰苦奋斗,忘我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二、科学技术必须经过推广应用,才能转化成生产力。
  在历史上,我们是采取引进成果或来自生产实践的问题经过试验站试验,品种是经过原种场鉴定繁殖原种,其他行业也是依靠引进技术成果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当地试验之后再都依靠生产指挥部门推广到生产中去,对发展生产起到促进作用。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们在保持原有生产力水平的前提下,坚持统一使用机械、统一技术措施,使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1984年以来,我们取得场级以上的科技成果 78项、优秀论文132篇。这些成果已经并且在大幅度地提高我场生产力。
  第三、农场积极培训科技人员,提高科技人员素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场通过各种渠道送大专院校进修的有 524人,职教经费累计80万元。
  总局、分局已经确定垦区工作稳定的战略重点是实现“两稳两兴一良化”。“两稳”是在经济中求进,在改革稳定中求深。“两兴”是科技兴农,管理兴工。“一良化”是良化垦区小气候。为此,我场制定了“科技兴农,管理兴场,粮兴赵光”的方针。1990年的实践证明是符合实际的,取得了农业大丰收和各行各业的新发展,为执行“八五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坚持下去,并不断深入和完善。科技工作要根据党中央提出的“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紧紧围绕发展农场生产工作,突出重点,深入研究,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时任农场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