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根基开辟渠道促进发展光农场实践“三个代表”夯实基础坚如磐石
抓住根基开辟渠道促进发展光农场实践“三个代表”夯实基础坚如磐石
抓住根基开辟渠道促进发展
赵光农场实践“三个代表”夯实基础坚如磐石
胡晓元
近几年来,赵光农场党委为切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夯实发展之基,按照中央提出的“党要管党、党委抓党建、党委书记带头抓党建”的要求,积极创新各种新载体,使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两年高效农业面积扩大了近 30.8%,全场人均收入连续增加幅度超过 7.7个百分点。农场先后被国务院、省委授予“国家大豆生产先进单位”及省级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2002年农场又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高油高产大豆发展计划示范点”。省长宋法棠、副省长申立国,农业部副部长刘坚,总局党委书记王玉林、局长吕维峰等领导多次光临视察指导,并对该场实践“三个代表”的创新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务实的“督办卡”
农场党委切实认识到“九层楼台起于垒土,基层党组织是根基”。为了实现“抓党建促经济、两个文明同步运行”的目标。1998年,该场党委收到了职工群众的一张“督办卡”,感到压力重大。因该场地处丘陵地带,属于贫水区。多年来,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极其困难,并且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场长立即签发了一张“督办卡”,并亲自躬身简行和建设水利部门的同志走遍赵光的每个地区,进行调研论证,确定了“引水工程”项目,征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800万元,且场领导率先捐资带动职工群众,累计集资 37万元,实施了距农场场部3公里以外糖厂水库的引水工程,历时3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引来生命之水,被职工群众誉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爱民促发展之举。2002年初,农场场长吕贵山等领导自农历正月初七开始,便带领组织、人事、宣传、纪检等部门领导分成10个调研组进队入户,在抓基层各单位开展“三个代表”活动的同时,落实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规范化管理两项机制,本着“能者上、庸者下、任人为能、任人为贤,任人为群众谋利益、为企业求发展”的原则,以“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认不认可”为标准,突出抓好科、队级班子的“素质升级工程”,扎实推进“满意单位、满意部门及场、分局、总局、省、国家级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并制定出了由党委书记、场长及各分管战线领导会同组织人事部直接签发“督办卡”制度。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该场十二队因该队地处偏僻、经济发展慢,已被农场确定为后进队,场党委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发出了一张“督办卡”。通过职工群众的选举,对该队班子进行了调整,对该队出行道路进行铺建,组织该队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走出去充电,党员的“两室”得到装修,并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员干部奔富路求发展的理念得到了提高,掌握了实用技术,使该队很快就摘掉了“后进队”的帽子。仅从2000年至今,农场党员领导干部全部落实了包队、包单位、包街道责任制,场党委书记、场长及分管战线领导累计进队入户 198次,深入一线就“双基”建设进行检查指导89次,给党员上党课、参加民主生活会75次,签发“督办卡”32张,使党员干部的素质得到提高,其中280余名干部全部拿到了大中专文凭。
创新的“连心卡”
农场在“三个代表”实践活动中,推出了“连心卡”这项制度。全场50余名科级以上干部,在走访时将印有自己姓名、职务、主管工作、联系电话、举报电话等内容的“连心卡”,放到基层群众手中,以随时解决和处理基层单位班子建设、职工热点难点无处反映解决、党员群众生活困难等问题,并在基层党员干部和科级干部直至场领导班子中实行八小时轮流坐班制和包片联户制度及场长接待日制度,接受职工群众监督,随时随地接待职工群众来访,将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与此同时,全场推进以“十带头、八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服务区活动和“学、帮、带”活动。二队老党员邹文龙一家五口,自己有病,儿子又有残疾,生活极其困难,通过“连心卡”,将情况反映到了农场和他的包扶对象张淑华手里,很快他的病情在张淑华的帮助下逐渐好转,队领导又帮助他购买了奶牛,彻底解决他的生活问题。二十七队职工徐洪平想搞自营经济,但又苦于无出路、无项目和技术,通过“连心卡”,队领导和场领导既做他思想交流的贴心人、传播技术的中介人,解除他求发展的思想疑虑,帮助他找来暖棚种植和优良品种繁育技术人员传播技术;又做他“发家致富的带头人、科技示范的先导人”,使他很快办起了蔬菜大棚生产基地,年纯收入 6万余元,走上了富路。两年多来,各级干部为群众办实事5 000多件,扶持困难户527户,提供致富信息75条,建专业市场5个。
促发展的“公示卡”
职工群众是讲实惠的,如果不能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一切工作都失去了意义。因此,赵光农场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紧紧扣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叫响发展硬道理。农场党委按照“建设一个好班子、培养一支好队伍、选准一条好路子、完善一种好机制、健全一套好制度”的要求,对所辖的51个支部实行“星级管理”,确定每一个好为一个星,农场党委统一健全档案,制作图版,并要求每个支部将图版镶嵌在墙上公示。场党委坚持半年一调度,对下滑的支部摘星降级,对上档支部及时挂星升级,实行动态管理。对连续摘星降级支部的书记该免的免,行政领导连续两次黄牌警告的免职,决不迁就。对每个星都采取检查、考核、公示等方式,通过评议、测评、实效来决定。评比的标准明确,涵盖和促进着两个文明的发展。农场26个农业支部全部达到了“五个好”的目标。2002年,农场十七队在环境大检查中环境建设未达标而被摘星,领导班子被通报,书记被免职。2003年初,在场职工代表大会上,场长吕贵山、书记于永久针对 2002年公示卡的内容和结果,掷地有声,免职队级干部6人,轮换 7人,真正履行着“心为民想、事为民办、权为民用”的宗旨。二十八队是农场选树的典型,在自然和市场的双重侵袭下,昂首阔步,仍快速发展,连续12年盈利,已跻身于文明小康队之列,职工富裕了,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党群干群关系真正似水相依了。
作者时任农场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