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深入开展“中心联带户”创建活动为推进“北大荒先锋工程”增添活力

深入开展“中心联带户”创建活动为推进“北大荒先锋工程”增添活力



             深入开展“中心联带户”创建活动
             为推进“北大荒先锋工程”增添活力
                 中共赵光农场委员会
  我们赵光农场党委为进一步推进“北大荒先锋工程”活动,深入开展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为骨干、以职工群众为主体的“中心联带户”创建活动,不仅提高了党建工作整体水平,而且有效地推进了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进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夯实创建基础,为“中心联带户”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一是明确目的,统一认识。为适应农场撤队建区后,基层管理人员减少、管理半径加大、工作难推进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农场党委积极探索,拓展和延伸了党员“学帮带”活动内容,在全场开展了“中心联带户”创建活动,把所有居民按栋房划分为若干个户区,推举觉悟高、有文化、有能力、有威信、热心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党员、职工群众作为联系和带动所在户区居民的“中心户”,每个“中心户”负责若干个联带户,义务履行管理服务职能,有效地解决了撤队建区后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二是建立组织,形成核力。为推进“中心联带户”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成立了31个“中心联带户”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干部、 班子成员分片包户联系点工作制度, 构建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管战线、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场创建“中心户”262个,联带户7 815个,形成了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网络化、系统化服务体系,促进了基层工作全方位发展。
  三是落实责任,发挥作用。为充分发挥“中心户”作用,提高“中心户”帮带能力,农场赋予了“中心户”组织带动、宣传教育、民主管理、民事调节、为民解忧、综合治理“六项权利”和开展思想工作、参与民主决策、调节邻里纠纷、宣传计划生育、组织文体活动、监管环境建设、维护社会治安、传递科技信息、推进扶贫帮困、带动职工致富“十项义务”。第三管理区家庭农场场长、共产党员、“中心户”刘志民,自己富了不忘乡亲,每年都雇用贫困职工为家庭农场务工,年支付雇工费达10元,使23个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户冯贵海欠外债七八万元,刘志民除了每年帮他张罗三四万元种地,还经常和他一起研究农业新技术,使冯贵海从一个贫困户发展为一个年收入达 2.5万元的富裕户。“中心户”不仅在管理区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危难险重任务面前也发挥了自身特有的作用,2006年东方红水库发生险情,有防洪任务的管理区通过“中心户”仅用30多分钟,就组织了五支30多人的抗洪抢险小分队,奔赴现场顺利完成了抗洪抢险任务。
  二、强化日常管理,为“中心联带户”活动稳步推进提供支持
  一是建立制度,完善机制。为了进一步完善服务职能,农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组织、管理、培训、例会、检查评比、考核等项制度,印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心联带户”工作手册》。每个“中心户”都按要求对辖区居民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制定活动安排计划,管理区领导经常深入“中心户”家中进行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而使“中心联带户”创建活动达到了科学化、规范化、经常化。
  二是搞好培训,提升素质。为了提升“中心联带户”的整体素质,农场党委、基层党组织,还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个别指导与典型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中心联带户”进行培训。“中心联带户”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农场举办“中心户”培训班一次,基层单位每季举办一次“联带户”培训班,培训人数达 6 400人次。在从事养殖业盖小萍、华方武、张春秀等“中心户”的带动下,全场养殖业由原来的几户迅速发展为300多户,职工群众年增加收入700多万元。通过“中心联带户”活动,不仅使“中心户”的作用得到了发挥,而且使被“联带户”身边有了关心他们生产生活、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贴心人”和“主心骨”。
  三是抓好评议,动态管理。为激发和调动职工群众参与“中心联带户”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场建立了“中心联带户”活动目标管理考评机制,对“中心联带户”活动实行动态管理,确定了动态管理标准和方式方法,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考核和民主评议,并建立了考评档案。对责任心强、作用好、成绩突出的“中心户”给予表彰奖励,对作用不明显、职工不拥护的“中心户”及时调整更换,保证了“中心联带户”活动的实效性、作用性和经常性。
  三、推动创新发展,为“中心联带户”活动提档升级提供动力
  一是搞好衔接,载体互融。为不断推进“中心联带户”活动,我们坚持“中心联带户”活动与“学帮带”活动相结合。不断深化“学帮带”活动“十到户、八必访”的服务内容,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党员示范户”创建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示范户”的典型示范作用。与“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相结合。按照不同岗位和专业特点,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与“双培”工程活动相结合。通过“双培”工程,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中心联带户”活动与系列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互融共进,提升了全场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政治素质,极大的激发了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二是分类实施,五型并进。我们按照“分类实施,五型并进”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中心联带户”活动内容,结合不同岗位、行业的不同特点,把“中心户”由原来的单一型培养成为现在的“骨干带动型”、“协会带动型”、“项目带动型”、“科技带动型”、“大户带动型”中心户。全场共创建“五型中心户” 195个。“五型中心户”成为了引领职工致富、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民主政治的先锋。
  三是紧贴发展,注重实效。“中心联带户”创建活动是实现职工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心联带户”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农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心联带户”活动开展以来,全场党员干部为职工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1 400余件,使234个贫困户脱离贫困。为贫困职工群众学生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3万多元。30多个“中心户”被评为农场的先进典型。60多个“中心户”职工群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常秀玲、崔克发等一批“中心户”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我们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心联带户”活动机制,不断深化活动内容,改进活动形式,充分发挥“中心联带户”在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