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自强创业天地宽

四、典型材料

自强创业天地宽



        ——记黑龙江省先进女职工、农垦总局特等劳动模范耿淑芹 
                   任  红
  不怕吃苦受累,才能换得甘甜;只有创业拼搏,才能得到回报。这句话,激励了无数人艰苦创业、奋力拚搏,走上了成功之路。赵光农场下岗女工耿淑芹,就是凭着吃苦耐劳的劲头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的致富路。
  耿淑芹,原是赵光农场砖厂的一个普通工人,1986年与丈夫于景海结婚时家里穷得叮当响,是有名的贫困户。成家不久,夫妻双双下岗,这对于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可谓雪上加霜,生活变得更难了。为摆脱困境,她和丈夫整天寻找致富门路。有一天,耿淑芹到市场去转悠,突然,卖小鱼的吸引了她的目光,她想:这买卖本小还好做,于是,买了二十斤小鱼,又借了杆秤,不到半天就把鱼卖光了,挣了10元钱,可把耿淑芹乐坏了。第二天,她又买了二十斤小鱼走街串巷卖了起来,从此开始了闯市场的生涯。她和丈夫总是不停的看这、瞧那,啥东西好卖他们就卖啥。
  创业的日子很艰难,真是饱尝了酸甜苦辣。夏天,她和丈夫头顶烈日,骑着自行车卖冰棍,脸晒得黝黑黝黑的,汗水浸透了衣服。每天早上 3点半就去排队上冰棍。然后和丈夫分头骑着自行车去卖。一跑就是百十里路,饿了啃几口干粮。开始的时候喊不出口,遇到熟人不好意思,后来渐渐的习惯了,嗓门也高了。有一次,在离家还有五十里的路上,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道路泥泞难走,她看着自行车上的冰棍箱泪水伴着雨水顺着脸往下淌,她咬紧牙关连推带扛,跟头把式的回了家,一头躺在炕上病了好几天。好不容易挣点钱都打针吃药了。但是,她没有灰心没有动摇,病好了拎起冰棍壶继续叫卖。冬天,在市场卖冻梨,脚上穿的是亲戚给做的大号棉鞋,她舍不得买袜子,在鞋里垫一些破棉花。由于一门心思卖冻梨,脚和棉花冻在一起都没有察觉到,直到晚上回家脱鞋才知道疼,她只好把脚伸到凉水盆里泡,脚肿得老大,望着脚上的冻泡,辛酸和疼痛交织在一起,她和丈夫流下苦涩的泪水。第二天,丈夫不让她去,但耿淑芹还是忍着疼痛坚持上市场卖冻梨。
  耿淑芹知道要想彻底摆脱贫困就不能怕吃苦。为了多挣几元钱每天早上和丈夫挤时间到砖厂装一车砖,那时装一块砖才 2厘钱,装完车赶快回家吃点饭就往市场跑,她们同甘共苦不放过任何一个能挣钱的机会。1988年 8月,孩子临产的前一天,她还挺着大肚子在烈日下卖东西。孩子满月不久,耿淑琴又买了一台膨化机,走村串户爆玉米花,胳膊被热浪熏得起了泡,一层层的脱皮她全然不顾,为每天挣到二十元钱而感到欣慰。从1986年到1988年的三年里,耿淑芹摆过地摊、倒过水果、卖过冰棍、卖过冻梨、打过零工,吃了不少苦,虽然没赚多少钱,但是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也增长了见识。她说:“为生计奔波,虽然很累,但日子过得充实,在每天的奔波中,我也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我感到下岗其实没那么可怕。”
  经过几年的拼搏,耿淑芹逐渐摆脱了贫穷,有了些积蓄。1988年底她和丈夫经过市场调查决定杀猪卖肉增加收入。万事开头难,杀猪是一门技术活,当时她和丈夫对此一窍不通。1989年初,她们买回来一头肥猪,猪没杀成,却把丈夫送进了医院。因没有经验开始杀猪时下不了手,眼一闭,一刀下去,以为猪被杀死了,可刚一松手,猪就跳起来跑了,血溅了一脸一身。再次把猪放在案板上,她按着,猪嗷嗷的叫着,平时连鸡都不敢杀的丈夫又急又怕,手不停的哆嗦,这时猪一挣扎她一刀下去,刀扎到丈夫的手上,鲜血止不住地往外流,她哭着把丈夫送到了医院,伤口缝了四针,丈夫受伤的手好长时间才能干活。这次意外对她打击不小,但是她没有退却。他们虚心向有杀猪经验的人请教,学习温水、褪毛和杀猪的方法等等。杀过了十几头猪后虽然没挣多少钱,但是她边干边学掌握了杀猪剔肉的要领。就这样,丈夫在外面买猪,回来一起杀猪,她在市场卖肉。那时孩子还小,放在婆婆家照看,她每天早出晚归,只有晚上才能给孩子喂奶。几年下来挣了2万多元钱,辛勤的劳动使贫困的生活有了转机。
  1993年腊月的一天,是耿淑芹最难忘的日子。那时孩子刚 4岁,她家的生意也红火了,离过小年只差两天,丈夫要出去收猪,烧了一闷罐开水准备往车里加,没想到儿子不小心坐在刚烧开的闷罐里,造成孩子烫伤 3度,为了省钱就在附近找了一个医生治疗,半个月后孩子全身红肿,开始昏迷,她把孩子送进医院,医生告诉她,孩子的生命危险,必须马上转院。耿淑芹又带着孩子到分局医院住了三个月,虽然自己的身体不好,可是她却为儿子输了好几次血,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儿子的伤很快就痊愈了,家中欠了一万多元的外债,生活又陷入困境。在困难面前耿淑芹没有畏惧和退缩,她继续杀猪卖肉,经过苦心经营,一年下来不但还清外债还略有盈余。特别是1994年以来,从一天卖一头猪增加到三头,生意越做越红火。从此她家彻底摆脱了贫困,一步一步迈上了新的台阶。由最初露天摆案子卖肉发展到后来搭铁棚子卖猪肉、熟食。1997年她家买了87平方米的商服楼,开起了肉食店,购置三个冰柜和一台冰淇淋机,资产近20万,夏天店内卖冷饮,冬天卖蔬菜、水果。她卖猪肉坚持“三不卖、一不缺”的经营思想,即:老母猪、公猪肉不卖;病猪死猪肉不卖;痘猪肉不卖;不缺斤少两。耿淑琴卖肉是价实秤足,从不短斤少两,做到童叟无欺、文明守法经营。她认为,少一两肉,就少了一个回头客。凭着诚实,她赢得了周围饭店、宾馆和居民的信赖,创下了日销售猪肉过万元的纪录。在猪肉市场购销不畅的形势下,她增加经营项目,在杀猪卖肉的同时,每三天还杀一头牛,经营方式的转变,使效益大幅度提高。2005年,在农场的大力扶持下,她投资60余万元建造了一个面积为 3 700平方米的生猪屠宰加工厂,生猪定点屠宰、检疫、按章纳税,并增加了必要的检验设备、消毒设施和消毒药品,保证了她经营的肉食店周边场、镇近 5万多人口肉类食品的食用安全。
  为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杜绝生猪“私屠乱宰、注水肉、病瘟猪肉”进入市场,保证上市猪肉产品质量,耿淑芹的公司下设养殖场,她经营的肉食在本地区“信誉第一,质量可靠”,十几年来,食用她提供的猪肉,没有发生一例食品安全问题,多次被评为肉食经营示范户。现在,她的屠宰公司主要经营肉类加工、冷冻、储存及批发、销售,当前,在生猪销售价格不断攀升的形势下,耿淑芹如鱼得水,每天屠宰生猪近30头,在满足本地区消费市场的同时,远销到北安、通北、海伦等地区。她以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销售猪、牛肉熟食加工的同时,冬季还搞蔬菜批发,并配两台送货车,各项收入加起来每天都在万元左右,年创产值近400万元,纯收入 50多万元。如今的耿淑芹已走上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积累的现代民营企业之路。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耿淑琴说:“我也有过下岗的经历,最能理解下岗的滋味,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下岗姐妹走上再就业之路”。她致富后没有忘记刚下岗时谋生、择业的困境,致力于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公益事业,她多次参加义务献血。每当有下岗职工找上门来,她总是尽力帮忙,主动传授致富经验。开饭店的来赊猪肉、熟食的她都尽量满足,每年赊欠资金达20万元以上,同时她还在店里安排10名下岗职工就业,每月工资 800多元,为农场的稳定做出了贡献,得到人们的赞许和认可。在生活中,她要求全体员工团结和谐、互相帮助,无论哪个员工家中有困难、红白喜事,她都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困难、资助钱物,十几年来,她为员工办的好事数不胜数,累计资助贫困家庭钱物达10多万元,在她的帮助下,先后有20多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今年她又扩大规模,建成一个 100多平方米的冷库,走上了产加销一体化之路。目前,她已拥有固定资产 150万元。她骄人的业绩,赢得了一片赞誉,曾被农垦总局授予特等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成为北安垦区“下岗再就业十大明星”、致富能手、“巾帼十杰”;连续多年荣获北安垦区“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立业女杰、巾帼创业之星荣誉称号。她的事迹2003年 7月被编入我省第一部记载全省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女杰事迹的大型文献专集—《黑龙江巾帼之光》一书的“开拓创新篇”之中,2007年她又荣获黑龙江省先进女职工称号。
                               作者为农场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