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教育终不悔 愿育桃李永芬芳
投身教育终不悔 愿育桃李永芬芳
投身教育终不悔 愿育桃李永芬芳
——陈允红同志的事迹材料
农场宣传部
在北大荒这片厚重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演绎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成长着许多感人的人物。在教育领域就有一位信念不渝、探索不止的女教师,她创新进取、执著追求,为垦区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着,她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勤奋、谦逊、严谨、求实……她就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赵光农场初中部教学副校长陈允红。
陈允红同志,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从教20多年来,她坚持教学一线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德高尚,赢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19年来,她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取得大学本科学历,成为新一代学习型研究型教师。19年来,她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垦区教育界特别是初中数学教学界拥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为垦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04年 8月陈允红担任初中部教学副校长后,经过她不懈的努力工作,学校在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学科建设方面不断上新台阶,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她从教20多年,连续十一个春秋教初中毕业班,她所带班级的统考成绩年年名列前茅,她辅导的学生有50多人获全国、省级竞赛奖。1995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1996年被评为北安垦区十大杰出青年,总局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1997年被评为北安分局教学名师;1998年被评为北安分局优秀教师和北安分局教学名师,北安分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99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教学改革先进个人,并在垦区中小学教师第一届“丰收杯”活动综合评比中获贰等奖;被授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贰级教练员称号;2000年又被评为北安分局优秀教师;2001年获总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又被评为北安分局数学骨干教师、北安分局十佳教师和黑龙江省九五期间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1年,赵光农场党委在全场开展向陈允红同志学习的活动,她成为赵光农场学习的楷模。她的先进事迹被拍成专题片《沃土红烛》在垦区内播放反响强烈。2002年,被评为北安分局“三八“红旗手,北安分局优秀教师,2004年又被评为全省模范教师、省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省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北大荒百面旗先进个人。2005年获黑龙江省中小学青年教师“现代园丁奖”。论文《谈学习青浦经验的几点看法》获省级二等奖;论文《良好教师素质是搞好青浦教改的前提》获省级一等奖;论文《探索学生心理,培养学生智能》获东北地区一等奖;论文《谈和谐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获国家级三等奖科研成果《创新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获省级一等奖;科研成果《抓住环节,培养能力》获省级二等奖;科研成果《运用开放性问题,提高学生素质》获国家级二等奖;科研成果《推广青浦教改经验》获总局级一等奖。
1988年 8月,陈允红老师从农垦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毕业,回到自己的家乡赵光农场初中任教,从此踏上了教育征程。年轻的她工作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领导同事的赞扬,并很快成为学科教学骨干。1990年她开始代表学校多次参加各级教学大赛,在初中数学教学界崭露头角。
她出色的表现赢得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并担任数学教研组组长。然而,潜存于思想深处的那份紧迫感、危机意识却不时撞击着她的思绪,这份焦灼、不安来自于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强烈感受,更来自于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回想过去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她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深。随着时间的推移,课讲得越来越多,教材也越来越熟,然而面对自己越来越大的名气,面对组里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面对学生和年轻教师的期待的目光,她却常常深感知识的日显陈旧、僵化,数学究竟该怎样教?究竟应如何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她认为“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应高度重视发展学生对数学结构或顺序的理解。因为结构性地理解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当学生不断地尝试寻求直觉问题的结论时,他们事实上已从整体上、结构上把握了对象”。教学中,她一改过去数学教学过分强调证明、验算别人的发现与发明的做法,把学生从习题和知识细节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她不一味给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用尝试、试验、讨论等办法寻求结论,从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她率先试行以学生为主的“合作讨论式”数学教学模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她的数学课一般只讲20分钟,她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问题学生提,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课余时间学生自己安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她一贯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2年她担任年段主任的初四毕业班考取北安分局重点高中人数高达 104人,六科平均分、高分人数、升重点人数三项均获北安分局第一名。
2003年,新课程改革实验试行。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教育理论根底,她大刀阔斧投入改革实验。她带头上研究性学习示范课,亲自带领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预测、归纳、论证,使教师“导”的艺术、“引”的技巧、“帮”的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师生关系充满了真情、友情。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使他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和学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边指导边学习,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朋友。在2003年中考中,她任教的四年七班学生的一个考场30人的数学成绩均超过100分。
2004年,她担任教学副校长后,坚持不离开课堂,不离开教室,边上课边研究。她本人除上课外,每学期听课都在50多节。在她的带动、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整体提高。她为学校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她身上具有一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的品质,在大家的心中她是一个永不满足追求知识的的人,永不满足钻研教学的人。
工作中她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打造优良的教师队伍,为了更好的引领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她通过营造科研活动氛围,提高教师的认识,健全运行机制、奖励制度,确立研究方向,提高科研实效等措施和方法,引导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与实验活动,以此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吸纳新的教育理念,自觉内化为具体的行为,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总结与反思、发展与创新。她定期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探讨课、尝试课都压给她们,为了使青年教师能上好一节课,她带领教研员反复听,反复讲,帮她们反复修改教案,直到满意为止。让她们在干中学,边学边干。使青年教师不断学习到新的教改信息,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同时设法给她们创造条件,给她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她定期组织课堂教学经验交流,给大家提供互学互促扬长避短的机会。尤其在实施新课程中,她更是借东风上台阶,狠抓课堂质量关,将示范课、引路课、研讨课、汇报课、教师论坛、说讲评等活动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抓校本培训工作中,她改变了过去依靠讲座、辅导、从理论到理论的做法,采取“自上而下”、“骨干培训”、“参与式”、“实战式”培训,使教师在培训中学会了自我反思和与同伴合作,“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教师探索的主旋律,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几年来,教师有 80多篇论文获总局级以上奖励,200人次在分局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得奖励,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教学工作中,她还强化学校的学科建设,打造学科优势,促进整体的提高。选准学科,重点抓好数学奥赛辅导、语文课外阅读、英语口语训练,把学科建设工作纳入教师和学生考核之列,做到了定师资、定人员、定内容、定场所。精选师资,围绕学科建设的目标,精心选派学科骨干担任辅导教师。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学生口语交际大赛、英语活动周等,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建设的开展,学生的能力明显提高,近两年,有135人获总局级学科竞赛奖励,121人获省级学科竞赛奖励,有35人获国家级竞赛奖励。
在她的榜样的示范和典型带动下,学校的科研氛围浓厚,“研究”已成为全校教师的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近年来,赵光农场初中被评为省“十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总局继续教育先进集体、省级“绿色学校”、总局示范校、省“双全”先进校等光荣称号。
“探索有佳境,奋斗无止境”,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她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沿着改革、创新与发展的路勇往直前去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