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艰苦奋斗创伟业 务实创新铸辉煌为建设文明和谐、民富场强的新赵光而努力奋斗

领导讲话

艰苦奋斗创伟业 务实创新铸辉煌为建设文明和谐、民富场强的新赵光而努力奋斗



             艰苦奋斗创伟业 务实创新铸辉煌
           为建设文明和谐、民富场强的新赵光而努力奋斗
         ——在赵光农场开发建设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吕殿富
                 (2007年11月1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场人民满怀喜悦的心情喜庆丰收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赵光农场开发建设60周年。我代表农场党委和全场人民向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来自全场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干部职工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场人民和生活工作在外埠的复转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及离退休老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给予农场大力支持、帮助的各位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忆往昔,峥嵘岁月六十载;路漫漫,创业艰难铸辉煌。1947年,以周光亚为代表的拓荒者在这片亘古荒原上点燃了第一把垦荒的火种,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吃窝头、喝雪水、住马架,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用钢铁般的意志和火一样的热情,在北大荒的历史上谱写了一曲名扬中外、千古流芳的《老兵新传》乐章。建场60年来,一代又一代垦荒者在这里披荆斩棘、奋勇开拓、艰苦创业;一批又一批建设者在这里挥洒热血、耕耘奉献、铸造辉煌。60年沧桑、60年巨变,赵光农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耕地面积由建场初期的3 600亩发展到 44.7万亩,人口由最初的15人发展到 2.9万人,机械从一台“万国”拖拉机发展到配套农机具3 685台件、农机总动力 2.26万千瓦,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6%。今年预计国内生产总值2.88亿元,人均收入8 106元。
  经过60年的开发建设,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粮食产量、粮食品质和粮食商品率逐年提高,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累计生产粮食 195万吨。1959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红旗单位,受到国务院的嘉奖;2002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高油大豆示范场;2007年被评为垦区“十一五”农机标准化管理农场。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全面采用先进栽培模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使全场粮食产量、农产品品质、种植业效益不断提高。每年生产优质高油大豆4万余吨,2002年全场5万亩高油大豆创下平均单产 216.5公斤的历史记录,比全垦区高出66.5公斤,单产超过了美国。今年农业生产在遭受历史罕见的夏伏连旱的情况下,种植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粮豆总产、单产双超历史,实现了全作物全面积盈利。粮豆总产 9万吨,单产274公斤,是建场初期的58倍。小麦亩产317公斤,大豆亩产205公斤,玉米亩产512公斤,分别是建场初期的9倍、5.9倍和7.7倍,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平均亩效益255元,全场种植业纯利润1.14亿元。
  经过60年的开发建设,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农场坚持走农牧结合之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职工加快发展畜牧业,完善服务设施建设,建成奶牛综合服务21个,实现了奶牛“防检疫、治疗、配种、鲜奶收购、饲料供应、技术咨询”六不出队。引进外国优质纯种奶牛,全面推广冻配技术,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推动了畜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场奶牛存栏 1万头,肉牛、生猪由建场初期的25头、116头发展到4 695头、11 124头,畜牧业“半壁江山”的格局逐步形成。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有从业户数3 890户,从业人员7 700人,占全场人口的三分之一。2007年实现产值2.09亿元,利润1.02亿元,从业户均收入2.61万元,人均收入1.3万元。狐貉、獭兔、长绒鹅等特色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数量突破10万只。个体经营规模和领域不断拓展,全场个体工商业年产值7 100余万元,纯收入2 200万元,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经过60年的开发建设,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建场初期,全场只有 1所小学、1名教师、 12名学生。如今已实现全场集中办学,教育园区内幼儿园、小学、初中俱全,教职员工305人,在校生3 660人。农场在教育上不断增加投入,近年来投资 1 100余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更新了教学设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在北安垦区独树一帜,连续五年升重点高中人数占全分局录取人数的三分之一,为大、中专院校输送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2000年农场通过省政府“两基”巩固提高验收,被授予“两基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农场;2004年被评为总局教育工作先进场、教育强场。初中被授予省级一类学校、省绿色学校、总局示范校、先进学校等称号。幼儿园被省教育厅授予幼儿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建场初期农场只有一个卫生所面积不足 300平方米,医务人员14人,如今已形成场区组三级医疗卫生网络,投资1 200万元新建的医院综合楼5 000平方米,设29个科室,医护人员90人。可进行脑出血颅内置管吸引术、癌症化疗、脾破裂切除术等项治疗。农场职工医院已被评定为国家二级乙等医院、爱婴医院、北安分局绿色医院。
  经过60年的开发建设,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目前场部共建住宅楼41栋、楼房总面积18.94万平方米。2007年投资3 450万元新建2.2万平方米小区住宅楼17栋。全场人均住宅面积由建场初期的6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6.43平方米,砖瓦化率98%。投资2 300万元建成了日供水能力2 000吨的居民饮用水处理厂,自来水入户率100%。场部供热中心集中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远期可达30万平方米。自2004年以来,投资3 000万元硬化道路31.35公里,目前场部硬化路面6.72公里,硬化率达90%。农场加强公益设施建设:投资2 000万元建设净水厂和供热中心;投资550万元建设1.8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引资 1 200万元开发建设天河商贸城。2007年投资150万元建成了650平方米的客运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日臻完善使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农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蒸蒸日上,正在向“农业现代化、农区工业化、农场城镇化”的发展目标迈进。农场屡获殊荣: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国家大豆高产先进单位、省先进文化场、省文明单位、省环境优美乡镇,农场党委还多次被黑河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我们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倾注了各级党委和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真情扶持。五十年代国家副主席朱德亲临农场视察,四十年场庆国家副主席王震亲笔题写场名,国家有关部委、黑龙江省和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的领导多次亲临农场视察指导工作,不仅给农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鼓舞了农场干部职工的斗志;友邻单位、驻场机构以及兄弟农场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广大返城知青也始终情系这片黑土地,牵挂和关注着农场的发展和建设。在此,我再次代表农场党委和全场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农场发展建设的各级领导,分局各部门、各友邻单位以及所有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抚今追昔,在庆祝赵光农场开发建设60周年之际,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农场的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聪明才智、奉献了子孙的老一代拓荒者。此时此刻我们特别怀念那些献出了宝贵生命、长眠于黑土地的垦荒先驱和英烈们,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铸就了农场今日的辉煌。他们的名字将永远载入赵光农场的史册,他们的英雄业绩将永远镌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被后人广为传颂。
  回顾60年的历史,我们有创业的艰辛,也有丰收的喜悦;有挫折的痛苦,也有胜利的欢笑。可以说,农场60年的发展史,就是赵光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是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战斗史,更是硕果累累、成绩卓著的光荣史。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农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同志们,朋友们,赵光农场开发建设取得的点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美好的前景需要我们以更多的奉献去努力创造。我们决心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总局分局两级党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弘扬“诚实守信、务实创新、团结奉献、和谐发展”的企业精神,化成就感为使命感,化荣誉感为责任感,化压力感为紧迫感,为建设文明和谐、民富场强的赵光农场而努力奋斗。我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有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有全场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谱写出《老兵新传》的新篇章,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成就!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祝全体离退休老同志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祝全场人民生活美满,幸福安康!
  祝赵光农场的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