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述
农场位于北安市东南100公里,地理座际是:东经127°06′—127°30′,北纬47°48′— 48°03′。南依通肯河与海伦农场接壤,北低鸡爪河与三○三林场相望,东与前进、群力林场接壤,西与西北与海星乡和赵光农场相邻。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25.5公里。
建设农场原名为和平机械农场,建于1956年。1962年改为建设农场。场区地势东高西低。气候特点是,春季多风,夏季暂短炎热,秋季降温快,冬季漫长寒冷。最高温度36℃左右,最低温度—38℃左右。无霜期110—120天。年降雨量600—700毫米,62%集中在 7—9月间。土壤属淋溶黑钙土。场区水资源丰富,流经场区有6条河流,总长117公里。农场还建有两座水库。地下水位在100—200米之间,透水力好,适合种植麦豆,甜菜等作物,部分低洼地可种水稻。山产资源除林木外有猴头、木耳、蘑茹、棒子等。
建设农场有耕地235,536亩,可垦荒地29,523亩。全场总人口13961人,总户数3352户,职工5665人。现有3个分场,24个生产队。拥有链轨拖拉机143台,胶轮拖拉机101台,联合收割机119台。建场以来,生产不断发展,粮豆单产由建场初期亩产不足50公斤提高到125公斤以上。近几年林业、畜牧业发展也很快,造林面积已达5.7万多亩。畜牧业由单一集体公养转向家庭饲养,加快了发展速度。工业生产除建材、酿酒、食品加工、粮油加工等项外,还和城市搞横向联合,建立了啤酒厂。
建场以来为国家生产粮豆8亿斤,上交商品粮4亿斤,商品率50%。(其中1979年至 1985年共产粮豆3.4亿斤,上交商品粮1.9亿斤,商品率55%)。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九八五年全国兴办了各种类型和形式的家庭农场1700个,其中以机械为主的联户农场143个,单户农场1415个,牧场27个,渔场15个,鸡场30个,还有商业、饮食、加工、运输服务业等专业户70个。联户家庭农场总经营土地103525亩,人均种114.5亩。单户家庭农场人均种33.5亩。这一变化,打破了传统的办场旧模式,充分调动全场职工积极性,为农场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