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苗圃建设

第二节 苗圃建设


苗圃是发展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过去造林成活率不高的原因,除了对林业生产未引起重视外。另一原因是当时苗木是从外地调拔来的,路途运输和运回时不能及时栽种,使苗木降低了生活力,所以在1964年便自己开始培训两名青年育苗工人(有吴会君、董兆仁)。1965年开始育苗7亩地,其中有山丁子2亩,落叶松、杨树和榆树,后因动乱开始,苗圃被废了。
  1976年后又重新在原来的圃苗基地上建立苗床,并对苗圃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固定的专业育苗工约30左右人,在树种上先后从外地引进六个高产和抗病力较强的品种。在育苗技术上、由过去耗工量较大的遮阴育苗法。改进露天(又称暴光)育苗技术,节约了大批物资和投资,加速了幼苗生长。八十年代后又加大了苗圃的投资,增添了一批新的设备,其中打了一口机电井、出水量达20吨/小时,购买了一台大型喷灌机(喷水量可达20吨/小时),现在已安装15个高压自动喷头。输水管道和泥槽遍布整个苗圃。科学育苗达到新的水平,几年来共育成各种苗木2000万/株(出床数)除了供足本场造外,还支援外场和销售到外单位一批苗木,增加了经济收入15万元。
  现在苗圃面积已达70亩,苗床面积65亩,育有各种苗木310万株(见后附表四)种有大量的平贝等中草药材2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