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疫病防治我场兽医防疫工作遵循的原则是按黑龙江省农垦厅颁布的“国营农场畜牧兽医工作手册”执行,1968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后按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编发的“兽医防疫工作手册”办理,取得了显著效果,消灭了马鼻疽、猪瘟。控制了牛流产,猪气喘病等,并完成了日常普通病防治工作。
一、兽医防检疫:平时以场畜牧科为前头执行正常生产保健任务,当历次疫情大流行前在场党委重视下,以场主要负责畜牧领导为主与场负责畜牧兽医业务人员组成家畜防疫委员会来防制捕灭疫病。例如,1983年防治口蹄疫战役中,建设农场家畜防疫委员会组成是:
主 任:杨玉山
副主任:施满昌、邵国君、张振春、王海波、唐守信
委 员:巴云起、郭彦民、王喜林、王万友、苏文博
各生产队以生产队长,畜牧兽医技术员,任防疫小组长、副组长,每小组配3~5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及省关于“防治口蹄疫试行办法”要求统一行动,以分场、连队划区,所有路隘设专人站岗放哨,严禁易感动物及产品入内,人员、车辆严格消毒(设防疫池、消毒站)对外,严防疫源侵入,对内,自行封锁、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场36个养畜队(点)仅二个生产队猪发病,猪发病头数三百五十九头,发病率为百分之七点二,仅死亡7头,一个月解除了封锁。日常防检疫工作,兽医院每年制定,当年防检疫工作实施方案及技术人员岗位负责制细则,每阶段防检疫后进行一次循回检查评比,来督促日常防检疫工作的落实,年终总结评比。
二、畜群主要疾病:疾病为普遍病及疫病二类,普通病不加赘述仅以十一年兽医院门诊为例(附见附表Ⅲ)总计大家畜8471匹(头),总发病1470匹,其中牛583例,治疗7493匹次,发病率为百分之十七点三五,死亡63匹(头),死亡占发病的百分之四点二八,普通病占百分之八十二点四,而消化系统病占普通病的百分之四十六点七,其次为外伤四肢病占普通病的百分之三十七点三。
建设农场家畜、家禽疫病也较复杂,总计发生传染性病二十一种,暴发性疫病有:马传染性贫血、马腺疫、牛布病、猪瘟、仔猪付伤寒、猪的伪狂犬病、鸡瘟、鸡霍乱等。慢性疾病有:马鼻疽、牛结核、猪气喘病等。造成大家畜自然死亡126匹,处杀及淘汰294匹(头);中家畜自然死亡2611支,处杀淘汰112支,总经济损失达36万。
三、对疫病的控制及培育健康幼驹:疫病一方面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另一面得出了教训,如1977年l0月三队秋产断乳仔猪发生猪瘟及仔猪付伤寒混合感染,除疫苗厂疫苗暂缺外,对有邻单位通北林业局装卸点的疫源封锁不严,场贮存疫苗能力欠缺,接受教训后杜绝了漏洞,控制本病的发生。
马传染性贫血病在我场从1971年8月~1979年8月发病七个连队,二次暴发,一次亚急性,经过临床检疫(体征、血检)清群隔离、阳性捕杀。1977年8月15日马匹注射驴白细胞疫苗(哈兽研供给)1978年4月1日注苗,1979年4月1日第三次注苗,1979年9月以后未再发生本病。
1979年秋总局畜牧兽医总结会上决定不让继续注苗而停止,本病疫源为通肯河南老乡病马的入侵而发病,另外1965年红色草原调入马匹为假定健康的马群诱发也不可否认。
鼻疽马的危害性较大的疫病之一,1959年原赵光农恳局划片控制该病,建设健马调给红星农场基础母马24匹构成红星马队的一部分,把红星农场鼻痘马调入建设置林子外西南边陲连队以毒攻毒防止内侵,从1960年起,采用划分健马匹,假定健马区及病马区。严格控制开放鼻疽马,病马不出连队区域,健马外出自带水饲槽,当日返回连队,病马新生幼驹早期断乳(四个月、五个月)间隔三个月一次检疫制,定期严格消毒,培育健康驹,经过六年努力培育出健康驹33匹,假定健康驹43匹,取得了控制消灭鼻疽病马的实效。见附表Ⅰ
1965年以后由健马群扩大及调入,“文革”影响,培育健康驹工作停止,捕杀处理鼻疽马。1977年全场实现无鼻疽马农场。
培育健康幼驹统计表 附表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