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运输

第二节 运输


本场由初期的一支畜力运输队,经二十多年的发展状大,到1985止,已拥有一支适合、满足农场运输需要的机械运输队伍,每年有近四万吨的小麦、黄豆、甜菜等农产品运往国库和糖厂,大量的基建物资及化肥、农药、燃料和生活日用品源源不断的运往本场,保证了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和职工生活的需要。
  货运:建场初期,本场仅有一支五台机动车,二十五挂马车的运输队,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马车,初期的粮食产量很低,每年只有少量的粮食运往通北粮库,大部分运输是以基建物资,燃料、机械配件和日用品为主。由于道路不好,雨季运输不便,大量的运输只能在冬季进行,把一年所需的物资提前运回,夏季只运输些急需的物资,零件和口粮,年运载能力在二千吨左右。
  垦局时期: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粮食的总产不断增加,基建面积不断扩大,到1964年,年运输量增加到一万吨,仅粮食一项就在四千吨左右,畜力运输已不适应建场发展的需要。   1965年由赵光农垦局进汽车7台,司机8名,组成了一支汽车运输队,从此,本场以畜力车为主的运输方式逐步被淘汰,开始走上以机械运输为主的运输方式。1967年,汽车增加8台,年运载能力增加到2万吨。  
  兵团时期:六十八团组建后,团汽车连相继成立,有汽车13台,到1974年,团汽车发展到28台汽车,全团共有各种汽车45台,担负全团的货物运输。运出的货物以小麦、黄豆为主,运进以砖、瓦、水泥、白灰、玻璃等基建物资和燃料为主,除本场的运输任务外,每年冬季给通北林业局运输木材几千米,年运载能力10万吨,兵团时期是基本建设的兴旺时期仅基建物资的运输量就达10万吨,恢复农场体制后,进一步扩大运输队伍。到1980年全场的汽车增至60台,有各种轮式拖拉机74台,承担全场的运输任务,主要的运输任务,运出以农产品小麦、黄豆、甜菜为主,运进有基建物资、燃料煤、油料和一些日用品。由于农场的特点,决定了季节性不同的货物运输,春夏两季运输以红砖、土瓦、钢材、白灰、水泥、玻璃等基建物资为主,秋季运输小麦、黄豆、甜菜等农产品出售。冬季运输煤、各种油料和木材等。近几年来冬季主要以木材和备沙修路为主,到现在止,全场共有各种运输车辆98台,年载运能力达15万吨,基本满足了本场运输的需要:
  客运:建场初期,本场没有客车,外出人员只能乘坐畜力车或步行去通北,从和平场部305出发至通北需整整的一天时间,外出非常不便。1962年后赵光农垦局的客车开始定期通往本场,通北林业局森林铁路建成通车,客车时间不定、每次只在货车(木材车)的尾部挂两节客车箱,当时在人们心中就是最满意的交通工具了。1967年,文革开始后,赵光的客车停止通往本场,1968年,六十八团组建后,本团购进了3台客车,开始了场内至通北的客运,当时全国共有上海、天津、北京、哈尔滨、鹤岗、双鸭山等城市下乡知青近3千人,往返城市探亲的人陆续不断客流量很大,每年春节前夕,兵团战士纷纷返回城里过春节,春播前返回团里,这期间是客流量的高潮期。3台客车日往返通北两趟坐无虚席,年客流量高达2万人次,日流量高达200人次,恢复农场体制后,知青陆续返城,客流量逐年减少。1982年本场购进一台龙江牌客车,定员27人增加了载能力,减少了节假日客车拥挤,近几年来,客流量最多年为45000人次。客流量最大的季节是“五一节”、“八月节”、“十一”、“元旦”、“春节”等节日的前夕,最高峰是在春节前夕,人们纷纷去通北购买水果、蔬菜、服装等节日用品,客车异常拥挤,日流量在600人次,客流量最少的季节是冬季,天气寒冷、外出人员较少,日流量不足100百人次。
  到现在止,全场共有各种客车八台,负责场部至通北的客运,年载运能力8万人次。场部至通北的客车节假日和夏季日返往两趟,可载运旅客160人次。
  管理措施:本场的交通管理,自建场至垦局时期,由于机动车辆较少主要的道路的维修养护为主。随着农场的发展,各种车辆不断增多,兵团时期由于管理制度不严,安全培训、安全教育没有引起重视,酒后驾车,高速行驶,造成车祸多起,恢复农场体制后,交通管理正规化,成立交通科。增设监理员。加强了交通的管理并通过春检、年检、路检、安全月等竞赛活动来督促驾驶员按操作规程驾车,使车祸逐年减少,道路的维修养护良好,车辆通行无阻。
  安全培训:建场初期本场仅有汽车胶轮驾驶员5人,没有交通管理机构未曾对驾驶员进行过专门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只在一些生产会议上提一提而已。每年冬季,由机会部门把所有的驾驶学员集中在一起办一次学习班,参加人员八十多人,学习的内容以各种车辆的操作规章和机械常识为主,加之北安监理站下发的交通规则,学习时半个月至20天。
  随着农场的发展,机动车辆增加很快,到1965年各种机动车辆增加到25台,由于通北、赵光等地经常出现车祸,造成人身伤亡,引起本场对安全的注意,每年由机会部门办两次驶驾员安全培训学习班,参加人数达200人。对全体驶驾员进行安全教育,使驾驶学员懂得不按交通规则行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当时的交通管理严格,驾驶员遵章守法,垦局时期没出现过车祸现象。
  兵团时期:受其文革的影响,各种制度执行的不严,每年只搞一次安全培训。全场共有汽车、胶轮车驾驶员近二百人,但参加的人数只有一百多人,只是应付形式。到1974年本场共有各种机动车辆近一百台,由于安全不够重视,违章行驶仅1973年就发生车祸十一起,经济损失一万多元。恢复农场体制后,场内的各种机动车辆达80台。1976至1978年平均每年有车祸五起,经济损失3000元,引起本场对安全的重视。每年在冬季对各种车辆驾驶员进行较正规的轮训一至二次。参加人员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由场里主管交通的领导和交通科主抓这项工作,学习的内容以交通规则、操作规程等基本常识为主,事故例为辅,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教育、驾驶员安全行驶观念提高很快,1979~1983年连续五年安全行驶无事故。
  维修与养护:建场初期本场仅有机动车辆5台,没有修理设备和汽车修理工,一般的故障均由司机排除或修理,当时的驾驶员责任心很强在行车前对全车的各个部门要做详细的检查、停车后把水放净方能离车,汽车的使用寿命较长,一台新车使用5年后才需大修。
  兵团时期:兵团成立后,正式成立汽车队,配修理工2人,设备有一台小型车床和一台自制钻床。汽车的大小故障均由本队自修,年大修车二至三台。每年春季所有的车辆保养一次,以保证正常运输和减轻磨损。恢复农分体制后,车队正式成立后勤修理排,有电工、车工、修理工11人负责修理汽车。汽车出现故障及时排除,年大修车辆四至六台,每个修理工能承担大修任务,技术力量很强,每年春季、分期分批对所有车辆进行维修保养,保持车辆的完好状态,及时的参加麦收,豆收的运输任务。
  到1985年止,全场共有汽车修理工人25人,承担全场汽车的修理任务,其中六级以上修理工人,修理设备有一台车床,一台焊机,一台钻床、汽车的故障均能排除,每年可大修车20台。
  建场初期:本场仅有一条和平场部(现一分场六队)至通北的路基。1956至1959年,要以建路为主,在日本开拓团遗留下来的路基上,边建路边修路。
  垦局时期:1962年后,本场至通北、赵光及场内的主干公路均已建成。各路段设专人养护,当时道路严格,下雨就地停车,任何车辆不许通行,雨后车辆行驶没有痕迹方可通车,被破坏的路面及时修补,如发现其段路严重损坏,养路员要受到扣发工资或降级的处分。整个垦局时期道路保养良好,车辆畅通无阻。
  兵团时期:1970年后正式成立道路维修连、有养路工人71人,负责道路的维修和桥梁的建造,但制度执行的不严、雨季经常有车辆行驶使道路受到严重损坏,运输受到影响,麦收季节,小麦不能及时运出,造成积压、霉烂,在经济上受到很大损失。1975年是道路损坏最严重的一年,体制动荡、无人管理,多数道路受到损坏。
  三中全会后,各行业逐年走上正规,道路的养护工作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对道路维修队进行了整顿,人员进行了调整,建立了奖罚制度。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后,道路的管理有了明显的好转,各低洼水线处均已放设涵并建桥七座。1983年后,道路的维修养护工作归汽车队,制度严明,奖罚有方,实行分段管理,设专人养护,场部至一分场,场部至三分场,场部至通北的52公里路段共设五队,职高、八队、兰光大队、井和公社崔井头、王三乐等养路班房七处,负责道路的养护,保证了车辆的正常通行。到现1985年止,本场有正规的道路队一个,设备有拖拉机一台,汽车一台,推土机一台、铲运斗、平土铲各一台、小开沟犁一台、压路滚一个,有养路工人52名负责本场52公里的道路养护工作。
  公路的分布:本场共有主干路四条,全长125公里,建场初期本场只有一条和平场部至通北的日本开拓团时遗留下来的路基,多数桥梁被日本人撤退时拆毁,道路多年失修、高低不平,垦局时期场内的主干公路均已建成通车。到1985年止,全场共有主干,短距公路十四条,全长175公里。和平场部一通北的公路由通北林业局修建于1958年,1958年建成通车,1962年通北林业局森林小铁路建成后,把此路移交给本场管理,现一分场六队至一分场场部的路段是本场在1957年修建的。
  建设场部—赵木场(现八队)由于场修建于1957年。
  场部一涌泉(现一分场场部)由本场修建于1957年。
  场部一双丰(现三场)在日伪时期路基的基础上由0682部队,农场修建于1962年,1963年通车,原路基由现十四队南山经十五队南山至双丰场部。1964年0682部队农场解散,此路移交给本场管理。双丰农场成立后由双丰农场管理,直至1982年才改为现在的路。
  和平农场—赵光农场小五队(现赵光农场三分场队)长十公里由本场修建于1957年,当年建成通车,二四部队成立移交给二四部队管理。
  和平场部—一分场二队—腰店全长25公里,由通北林业局修建于1958年,通北林业局森林铁路建成通车移交给本场管理。
  重大事故例:1978年9月15日中午,场车队驾驶员毛永祥驾车从场汽车队发出去通北送货,行驶在现加油站转弯处,路中有人车速快、刹车来不急,造成翻车事故,当场死亡一人、有二人垂危,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二人重伤,司机被摔在车外,处于休克状态,事后,司机毛永祥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场主要负责人书记李万隆、副长孙青山,汽车队书记张振春,队长李沛雨给予记过处分。
             附1978年至1983年交通事故统计表



               桥涵竣工统计表